反而在雍正皇帝在位时期,满清甚至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
七万清朝军队几乎被准噶尔部全歼,都统就阵亡了十八人,自杀的有十四人,号称华夏第一名将的傅尔丹一路狂奔,仅带三将逃回科布多城。
这便是让满洲八旗倍感耻辱的“和通泊之战”,“满万不可当之终于成为历史。
准格尔部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战力,是因为其装备水平与作战方式相比满清更加先进。
准尔格汗国地处西域、中亚这个战争频仍之地,军事技术、武器水平多效仿奥斯曼土耳其、俄罗斯以及欧洲。
其不但装备了大量的火炮,还有中亚重型火绳枪,无论质量、射程、射速,还是精确度,要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大清八旗、绿营列装的鸟枪、明末火铳、威远炮、子母炮等早期热兵器。
准格尔汗队的火器装备比例远超满清,达到了六成,火绳枪数量超过五万支,所以准格尔部骑兵其实就是骑枪兵,作战方式也类似哥萨克。
公元一六四四年十一月,准格尔部开始攻打青海,青海的硕特蒙古听准格尔来了,知道无法抵挡,于是撤往甘肃寻求喀尔喀蒙古部的保护。
历史上的一六四七年,准格尔部在甘肃第一次与清军相遇,由于扩张太快,战线过长,准格尔明智地选择了退兵。
现在蒙古诸部的东面与准格尔部接壤的是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共分为三部,分别为土谢图部、札萨克图部和车臣部。
该三部蒙古在黄太吉的清国崇德三年,即一六三八年“遣使来朝”,以每年各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与前清建立起了朝贡关系,其后在策军灭清战争中,该三部蒙古均有出兵。
在蒙古义勇军统合蒙古诸部的行动中,喀尔喀蒙古三部已在形式上被置于蒙古义勇军司令部管辖之下。
由于塞外地广人稀,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王越设置蒙古义勇军的目的,就是要将蒙古诸部在名义上纳入起点城范围,今后再实施更加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
大明两百多年都没有搞定蒙古,而真正解决游牧民族隐患的,正是我大清的蒙古族人口消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