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六章 奔向新生活

大明钉子户 九祯 2169 字 10个月前

所以沈世魁曾经提出东江镇换装的需求,却被王越婉转地回绝了,毕竟东江镇现在是合作关系,还不算依附关系。

天策军的关卡距离明军并不远,也就一里多地。由两个明军带路。还没到地方呢,就闻到了食物的香气,让所有的胡思乱想都全部转变为了一个念头,那就饥饿。

这些逃人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天策军,确实与众不同。

两个明军热情地和天策军士兵们们打着招呼,并递上了登记的表格,临走时还拿了几个大馒头揣在怀里,高高兴兴地走了,还丢下一句话道:

“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以后你们听他们的,你们的好日子来啦。”

刚刚熟悉的兵爷走了,一众难民们有些紧张地看着这些穿着花花绿绿的军装,头戴钢盔的天策军,很是不知所措,尤其是旁边停靠着的古怪战车。

比起刚才的明军,这些天策军普遍更年轻和朝气,在他们眼中洋溢着一种傲气,那是只有在战场上击败过无数敌人,经常取得胜利的军人才会有的骄傲,却又完全不同于鞑子兵的残暴。

天策军士兵们的笑容是温和与友善的:“老乡们,先歇歇脚,吃点东西,然后我们再说其他的。”

一说吃东西,众难民就来了精神,放下了紧张。

饭菜很简单,馒头稀饭咸菜,这对这些难民来说已经非常满意了,他们平时都很难吃到白面馒头和大米,关键这里还管饱,这就更难得了。

辽东已为建州鞑虏占据肆虐多年,有血性,有胆量,敢反抗的汉人好男儿几乎被屠杀殆尽,凡是能生存下来的,都是些“聪明”人。遇事能不出头就不出头,如同一盘散沙般难以聚合——也许这才是他们能活下来的基础。

但是在满清的残暴统治下,汉人的命运无比凄惨,种族歧视和种族清洗无刻不在。因此遭受重重压迫的汉人都盼望着能够逃出虎口,回到大明的治下。

天策军登陆旅顺,扫荡复州以南地区,全歼岳托所部,辽东震动,但凡有渠道获得一点消息的汉民,无不欣喜若狂,翘首以待。

尤其是接近复州一线的辽东各城镇村堡,受到的影响最大。个别有条件的旗民开始向北迁涉,进入盖州,海州等大城,期望得到满清大军的庇护。但是绝大多数旗民没有这个条件,因为他们的根已经扎在了这里,为了防备可能到来的天策军,他们只好结寨自保。

旗民们的动静和透露出来的消息,给了这一带汉人奴隶新的希望,趁人不备逃跑的汉人奴隶时有发生。

这些人冒死逃亡,就是不甘心被满人奴役,在满人的治下,不但没有人的尊严,生命也是朝不保夕,逃出去还有再做一回人的希望。

哪怕地上满是荆棘也要坚持往前走的——人类向往自由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他们不惜冒着生命的代价。因为满清对待“逃人”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杀死。

这些人只是临时聚合,路上稍有个风吹草动就是一哄而散,谁也顾不上谁。

他们只是逃亡的路上遇见后凑在了一起,没有入关前的辽东汉民是基本没有剃发留辫的,这个很好认。

能剃发的汉民,那都是主子抬举你,只有包衣阿哈或者汉军旗才有这样的待遇,其他的没剃发的汉民,一打眼就知道你是汉人奴隶。

这些人算是幸运的人,这段时间清军的搜索也比以往马虎起来,应该说清军的表现很是古怪和反常。

有好几次听到隆隆的马蹄声,就在他们的附近响过,甚至都能看到骑在马背上清军的身影,都没有发现藏在草丛中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