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零章 崇祯的心思

大明钉子户 九祯 2187 字 10个月前

其实周延儒并不是东林党,只不过是因为政治需要,需求东林党的声势来支持自己而已。

周延儒也是做过首辅的人,揣摩上意是一种本能,所以他立刻判断出崇祯的顾虑,于是道:“可加封王思华为太子少保!”

崇祯听了点了点头,继续等他下文,结果周延儒说完这句话就不吭声了,没了。

“诸位爱卿,还有补充的吗?”崇祯问道。等了一会儿,见没人说话,他对曹化淳道:“大伴拟一份旨意,加封王越太子少保,赐其母及妻子二品诰命夫人,另荫一子锦衣卫百户。”

太子少保正二品荣誉衔,又称宫保,以后王越也可以称王宫保了,就如袁世凯的袁宫保。反正这些都是虚的,没有实际的权利。

商量完了对王越的封赏,崇祯看了看一直没有说话的温体仁,不由得心情矛盾起来。从王越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如果用好王越,绝对是朝廷的一大助力。

与建奴合作铲除城的计谋是温体仁出的,也是他在运作。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崇祯又犹豫起来,他在想着这个王越还有没有争取的可能。说不定王越还真是个忠臣呢,万一人家没有取代自己的心思,那自己所做的努力不就是白费了吗?

要说大明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大臣,应该就数张居正了,连皇帝都要听他的,只有到他死后,万历才爆发出自己曾经被压制的怨气。

如果张居正有谋朝篡位之心,用心运作十年,完全有这个机会,但人家从来也没有这方面的心思。

那王越呢?王越与张居正所不同的,完全是因为军力强大,相同之处是有机会拿下京师,却没有这样做,这让崇祯看到了希望。

追杀张献忠历时半个月,不但天策军得到了锻炼,而且也起到了宣传天策军和城的作用。

六万饥民送回安庆的旅途是缓慢的,王越关心着饥民的转运,饥民总数已经达到近四十万人,安庆、上海、淡水,他都要去看一看才能放心,所以他在警卫排的互送下乘两栖突击车,提前返回。

第三批水运的饥民已经于两日前启程,加上由陆路前往上海的饥民,长风沙港附近的饥民已经减少了一半。

七月二十日,王越拜别了史可法,留下船坞登陆舰、一艘补给舰和两艘海监战舰,率领舰队东返。两个治安军团已经由陆路随饥民前往上海县,第五团互送六万饥民到达安庆后,将乘船坞登陆舰和海监战舰追上王越的脚步。

第四团将留暂时留在皖境,王红武毕竟是庐州总兵,需要在庐州建立衙属,剩下的两个治安团将随最后一批走陆路的饥民赶往上海。

从天津开始到王越在安庆剿匪的所有情况,都由监军太监吴直不断地汇报给了崇祯。这是崇祯一再要求的,他必须要时刻了解王越的所作所为才能放心。

将王越安排当应天巡抚,虽然有分散王越兵力减轻京师压力的初衷,其实崇祯也抱着其他的想法。那就是发挥王越聚财能力,将江南的经济搞上去,为朝廷增收,为自己的內帑增收。

江南作为大明的财赋重地,上缴户部的赋税却在年年递减,就连苏州、扬州这样的富裕地区都完成不了粮税任务,由此可见大明的财政状况有多么糟糕。

所以崇祯急呀,虽然王越是个危险人物,但崇祯依然把江南交给他。王越此人就算有千般不是,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却不做第二人想,而且此人非常注重民生,就连他的那些军兵的军纪都好的没话说,因此对王越官品,崇祯是放心的。

崇祯确实是对王越抱有很大的期望的,这个王越的神奇之处太多了。不说别的,只要王越将江南地区的粮食亩产量搞上去,那就是了不得事情了,城的粮食亩产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吴直写回来的小纸条,崇祯都会认真阅读。王越下江南之后的所有动向,崇祯基本是满意的,甚至是惊喜,因为天策军的打击,献匪的五十万大军已经烟消云散了,这就是了不得的成绩。至于斩杀临阵脱逃的总兵刘良佐,崇祯却觉得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