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风水宝地台湾

大明钉子户 九祯 2191 字 10个月前

天策军以连为单位四处出击,到处喊话,哪里人多,就奔哪里去。天策军对他们这些手持木棍粪叉的人并不乱杀无辜,尤其高音喇叭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大部分被拦截到的饥兵都放弃了逃跑。

天策军兵力有限,最终有近十万饥兵跑路,方圆几十里内还有二十万饥兵需要收拢和安置,所以王越放弃了对他们的追赶。

这是一个庞大的饥民群体,天策军暂时将他们临时安置在茶岭附近,等候在舒城之战俘虏的五万人。

至此,天策军南下已经俘虏了近三十万人,这些人的安置将是城近期的头等大事。

王越南下剿匪是考虑过俘虏安置工作的,只是形势的变化太快,张献忠等人的裹挟速度太快,原本的二十多万人迅速发展到五十万。

上海县、威海港、天津港、香港岛等地的基建建设,甚至城附近的许多公路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还有仁川港和济州岛都能消化人口,这些人口也包含了山东地区今年干旱所产生的饥民。

但是现在饥民的人数比预计的多出了近三十万人,跟张献忠跑掉的那些人,王越也把他们算在内了,这些人最终是要逐步追回来的。

人口多了就要考虑粮食问题,原先是打算将这些人用于基建和工业建设的。

现在要增加粮食就要增加耕地,北方旱情严重,而且还要持续好几年,发展农业投入太大,那么目光就只能转向南方。

王越虽然是应天巡抚,也不可能在江南地区为这三十万人拿到足够的耕地,除非发动土地革命。这种事情不是当前急需要进行的工作,所以不予考虑。

要在南方弄到土地,没必要一定非盯着内地,就在大陆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块风水宝地,它就是台湾。

流寇要跑,当然逃不过天上的眼睛。

于是王越留下一个排的天策军士兵和两百名明军,防守营地,马车和炮兵阵地,其他兵力全军出击。

流寇已败,不需要太多的兵力留守,何况第五团的炮兵和海军的炮兵,还有卫生队都是有单兵武器的。

两百明军用于打扫刚才的战场,那五六千倒下的流寇骑兵并不是都死了,受伤的人需要他们收拢起来,交给天策军卫生队救治。

炮兵继续向流寇开炮,目标就是流寇向回撤退的步兵队伍。

这些步兵也是倒了大霉,跑了一个来回什么也没干,往回跑还要接受炮弹的洗礼。

天策军的火炮真是打的太快了,真可谓弹如雨下,炸的流寇们鬼哭狼嚎,很快就伤亡惨重,他们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没命地向前狂奔。

南下支队对饥兵后阵的炮击持续到现在,可供炮击的目标越来越少,流寇老营的兵丁不是被炸死了,就是被打散了。

随着张献忠撤退命令的下达,这帮人跑起来更欢了,所以南下支队又分出了四十门迫击炮,支援第五团的炮击。南下支队炮击的目标除了正在撤退那三万步兵,还有张献忠中军用于观阵的那七八千兵力,其实这部分兵力就是个预备队。

南下支队炮击的距离,最大跨度已经达到了四公里左右,由此可见几十万大军占地之广。

其实这个距离并不都是流寇占据的,流寇的步兵往回跑,相距他们的出发阵地还有一里多地呢,南下支队的炮兵阵地设置在流寇饥兵之前的一里多地,这就差不多要减去一点五公里了。

南下支队加入了炮击,更加剧了流寇的逃亡速度,并从有序向无序发展。流寇本来就没有多严谨的秩序,一旦败逃就会产生混乱,天策军的猛烈炮击加速了混乱的形成。

三万革左五营步兵从撤退演变成逃跑,最后炸了窝一轰而散,所有人只有一个想法,别让炮弹落到自己的头上。闯塌天刘国能无论如何也约束不住,只好随他们去了,猛烈的爆炸遮盖住了呼喊声,任何命令也难以传达,因此这些步兵只有少部分人遵循了既定的撤退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