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崇祯的期待

大明钉子户 九祯 2206 字 10个月前

如果换做朝廷来进行三次这样规模的战争,即使胜了,也很要勒紧裤腰带过很长一段苦日子了。

城就在京师附近,好多情况,崇祯想不知道都难。

据说为城工作的工人,月收入都达到三两银子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城可是有几十万工人!一个月光工钱的支出就达百万两,一年就达一千多万两。这只是工钱的支出,偌大的城到处都在搞建设,如果要算总支出,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要说王越已经富可敌国,一点都不夸张。

而朝廷的年财政收入才四百万两,如此强烈的对比,朝廷能不眼红吗?崇祯能不心动吗?

城的资金和物资的来源,永远都是个迷,但城的富有和兴旺是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穷人遍地,流民四起的大明,城就好似世外桃源。所以崇祯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崇祯坐正了身子,目光灼灼地看着王越道:“那王爱卿可有治国良策献给朕?为何你那城如此兴旺?”

王越起身向崇祯拱手道:“那臣就随便说说,有冒犯之处,希望陛下不要介意。”

“朕洗耳恭听!”崇祯来了精神,端坐而听。

王越咳嗽一声,轻了轻嗓子,然后才坐下道:“陛下,臣的城有如今的气象,既有外因,也有内因。而内因是最为关键的,这个内因就是制度!”

“我城所实行的制度,与大明各地的差异很大,这也是臣要求城自治的根本原因。”

“制度!”崇祯自言自语,问道:“爱卿是在否定太祖当年所定的制度吗?”

王越笑着道:“太祖当年制定的制度,放在当时,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制度这个东西,是需要人来执行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旧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自然就需要做一些改变,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的需要。”

崇祯听到与时俱进这个词,不禁有些动容道:“那城的制度能否用在大明?”

崇祯接见王越的地方就是平台,这是一个露天的场地。还好现在还不算炎热,要是在盛夏和寒冬,这里可不是个好地方。

守在平台外面的是王承恩,看着从装甲车上下来的王越,他当然是没有好脸色,因此板着脸道:“王大人稍后,我去禀报皇上。”

王越微笑着点点头,这里倒是视野开阔,大可不必担心伏兵四起,看来崇祯在此接见也是大有深意。

“皇上,那王越到了!”

崇祯当然不会早早的在平台等着王越,而是在旁边的一个偏殿休憩。

闻听王承恩的禀报,崇祯这才摆驾平台。等崇祯进了平台落座,王承恩这才出来喊了一嗓子:“宣王越觐见!”

这阵工夫,警卫排的士兵已经将四周检查了一遍,曹化淳笑着道:“王大人,可以进去了吗?”

王越得到了警卫排长岳顺的点头示意,这才迈步上了平台。

一上了平台,王越就看到了坐在那里的崇祯。今年刚二十七岁的崇祯,本来算是年轻人,可是华发已经上头,面容显的憔悴,可见他为国事有多么操劳。崇祯的明黄色龙袍略显陈旧,据说他只在登基时才穿过一次新衣服。

“臣王越,参见皇上!”王越向崇祯抱拳躬身施礼道。

崇祯看着向他施礼的王越,神色复杂,这是一个年轻人,非常年轻,唇下才刚刚有了一点绒毛,没有蓄须。

就是这个年轻人,将自己的生死大敌东虏打出了内伤,为国立下大功,现在却又成为朝廷大患。

还好这个年轻人知道自己底蕴不足,所以没有问鼎之心。而朝廷现在也无法解决天策军问题,只好有待来日了。

“哼!你还知道你是大明的臣子?”通常首次面君的臣子都是要大礼参拜的,王越仅仅是拱手躬身,崇祯当然不会给他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