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北京城已经危在旦夕,可李自成却提出了这么一个于当时时局来说不算过分的要求,这完全是有利于大明的,若答应了李自成的要求,那么不仅北京城不会陷落,而且大明还有很大的可能能派出李自成围剿其他势力,那么它就能获得喘息的机会,至少不会即刻灭亡。
崇祯本应立即答应才是,可他却迟迟不肯做出决定。而到杜勋走后,冷静下来了的他更是做出了死拼闯军的决定,就这样,崇祯放弃了最后一次能够保住大明的机会。
由李自成进北京之后大肆抢劫,拼命往西安运银子来看,他是真心只想称王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从这件事也可以证明,崇祯有多么的固执。
所以王越也不可能提出太高的要求,那种名分的东西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城才是根本,朝廷不来捣乱,安心发展壮大才是王道。如今又拿到了铸币权,这对城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如虎添翼。
曹化淳此次来城传旨,也带有谈判的意思,情况要比曹化淳想象的要好的多,算是意外之喜。现在也谈得差不多了,他试探着问王越道:“王大人,您的条件朝廷基本都能答应,天策军不用再进京了吧?”
王越笑了笑道:“京城还是要进的,如果京城的军队没有敌对举动,我军保证不会主动发动攻击。”
曹化淳急道:“王大人,不必了吧?今天我们已经谈妥,何必多此一举?”
王越摇摇头道:“自从本官入仕以来,还没有面过君呢,借此机会,本官有些话想当面和皇上谈谈。”
对于崇祯,王越还是挺好奇的,想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率兵进京也是一种宣示武力的行为,顺便震慑那些心怀鬼胎的人。
王越不去就任更好,省得又在江南搞东搞西,所以曹化淳觉得崇祯肯定能接受自己的建议。
其实崇祯为了安抚王越,也准备给王越升一升官的,不给点甜头,如何能安抚住这头猛虎。
只是这个操作起来并不简单,王越刚击败朝廷大军,又杀了那么多明军,朝廷立刻就封官许愿,这好说不好听呀。崇祯是个死要面子的皇帝,既想要面面光,又不能给的官职太高了,所以让曹化淳这次来,也是摸摸底。
任职应天巡抚当然更好,王越只不过是借个由头布局江南的商业和经济而已。
南直隶上面还有南京六部,还有南京镇守太监,如果王越要在南直隶玩体制改革,肯定要触动这些地头蛇的利益,那就要用枪来开路了。不过王越目前志不在此,因为手头没人啊。
对旧有体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他看中的是商业,是工业。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吸引更多依附城的百姓,逐渐培养出各类人才,从而最终孕育出一个阶级,即工人阶级。
王越对曹化淳道:“那就有劳曹总管了。”对于朝廷的官职他并不太在意,虽然此前任着兵部郎中和顺天府丞,其实王越也没管多少事。
朝廷里的那一摊子烂事,王越一直是没有精力参与。城和天策军的事务日渐繁多,城是个新兴城市,是王越从一无所有中建立起来的,虽然他不是个勤奋的人,但许多事务又离不开他的指导,谁让这座城市中只有他一个现代人呢?不过情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许多骨干都在成长。
曹化淳笑着道:“杂家在皇上那里还是能说的上话的,既然由王大人出任应天巡抚,就应该在朝中有个匹配的官职来兼任。王大人现任兵部郎中,要出任应天巡抚,起码应该是个侍郎。”
“如果谢宝清大人做了兵部尚书,这空缺出来的兵部侍郎一职,理应由王大人接任。”
其实明朝后期的巡抚基本固定下来了,尚书、侍郎之类的官职才是挂衔,巡抚成了实职。王越一直所任的兵部郎中其实也是挂衔,兵备道和顺天府丞才是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