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越与朝鲜的私人交易,理由就是补贴军费。天策军不和朝廷要开拔费军饷粮饷,等于解决了朝廷的一个大难题,崇祯也就默认了。
就是这兵力让崇祯心里没底,满清可是十二万大军。打赢了还好说,要是败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谢宝清奏道:“据王思华讲,天策军必胜,请皇上放心。”
吹牛的大话崇祯已经有些免疫力了,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豪言又不是没听过。
崇祯道:“那就让朝臣们议一议吧。”
朝堂之上,众大臣闻听王越要出战朝鲜,以薛国观为首的一批人几乎要弹冠相庆,似乎觉得王越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于是大部分朝臣都同意出兵朝鲜,就连户部尚书侯徇也不提反对意见了,反正没花朝廷什么银子就行,胜败可就不关户部什么事儿了。
“臣保举兵部右侍郎陈新甲为援朝经略,总理各项军务。”次辅薛国观出班道。
袁佑等人也随即附和道:“臣附议!”“臣附议!”
薛国观把陈新甲推举出来领军,也符合朝廷一贯的做法。像援朝这样的大举动,通常都是由兵部外派一位重臣坐镇的,或者是其他岗位的,挂兵部衔的大臣。
陈新甲本人却不乐意了,这不是让我去背锅吗?五千人打十二万建奴,开什么玩笑,这是火坑好不,你们爱谁去谁去。
“臣对天策军不够了解,对朝鲜的情况更是所知甚少,还请皇上另选贤能。”陈新甲出班道。
薛国观道:“陈大人不必过谦,你是知兵之人,何必妄自菲薄,这个位置非你莫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