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就衍生出一种潜规则,叫‘约定门生’,在科举前,如果会出现一位名震全国的天才,大家都认为这个人将来一定能够飞黄腾达。这种情况下,某些考官就会私下与这位考生联系,透露题目给他,互相约为师生。这样无论将来,谁点中了此人的卷子,都不会影响事先已经确定的关系。”
周老娓娓道来,显然在这方面是有过研究的。
“还带这样的啊?古人就是会玩,这样别人就抢不走了。”一群人听得目瞪口呆,古代官场的门门道道,还真不少啊!
“当然,这是一种风险很大的交易,所以考官们轻易不敢冒这个险,只有当真正众望所归的人出现时,这笔买卖才有可能成交。唐伯虎到底是不是成为了程敏政的约定门生,也没有定论,都是猜测。”
“其实说起来,也是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遭遇,或许早已注定。在唐伯虎以第一名考取秀才的时候,太多旁人的夸耀,就让他得意忘形,学也不去上了,连考取功名,都不放在心上,整天饮酒作乐,中间十多年,都没参加科举。
后来,他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学御史十分厌恶这种行径,在录科考试中让他名落孙山。后来苏州知府爱惜人才,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沈周等人也为唐伯虎求情,提学御史才同意“补遗”让他参加乡试。
这并没有让唐伯虎吸取教训,他乡试之前,他举办酒席,邀请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三人参加,席间放出狂言,今科解元非他莫属。”
李修善摇摇头,心说唐伯虎原来是这样的人,亏我崇拜了他这么久,老子都比他会做人多了!
“在进京赶考期间,他不但常常流连烟花之地,考完之后,可能喝多了,又放出狂言,说他必定是今科会元。要知道,京城那种地方,可不是他的家乡,听到这些话的人,也不是他的朋友。或许说者无心,但是听者有意,许多人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明代,言官盛行,告黑状从来都是读书人的专长,很快,就有人向政府反映这一情况,层层汇报,最后就到了皇帝那里。皇帝面前,哪里还有小事?情况就变得严重了,皇帝马上下令检查试卷,闹出满城风雨,更有政客,趁机攻击主考官程敏政,从而引发舞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