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倾国佳人 灵犀1 1591 字 10个月前

杨振是何许人也,楚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北魏君臣的黑历史。她从说书人口中知道这个名字。韩谅篡位后,不但杀了燕帝,还对慕容氏皇族大开杀戒。慕容氏的男子除了一个在外带兵的晋王躲过一劫,其余人因为留在京城,全部被收押处死。远在异地的晋王在部下的拥戴下自立为帝,与魏国对抗,杨振的父亲杨玄和所有不愿归降的燕国旧臣一样,携家眷九死一生离开建安,历尽艰辛去投奔晋王的小朝廷。小朝廷的京城设在池州,开始控制了十几个州郡,与东丹为邻。东丹虽然给过一些物质上的补给,却在魏军大举进犯时不出一兵一卒支援,小朝廷的军力无法单独与魏国抗衡,掌控的领土在魏军凶猛的攻势下逐渐减少。

八年前,当今的魏帝韩旻还只是皇子,率十万大军攻打池州,晋王带家眷先一步离开,留下杨玄父子和两万守军镇守。晋王离开并非其城而逃,到了朔州,他将皇位传给他的儿子,他以大燕皇父的身份亲自前往东丹求援。晋王为了延续大燕社稷,不惜以自己为人质,请求东丹出兵支援。事实上东丹天子已经决定出兵,然而,东丹的援军尚未赶到,池州已经失守。而池城池宽阔,城墙坚固,易守难攻,杨玄若指挥得当,凭借两万守军支撑一年也不是问题,而问题就出在杨玄之子杨振身上。

杨振奉父命率五千精兵出城迎敌,对战韩旻亲自率领的魏军前锋。当时的韩旻也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虽为嫡子,却并不被魏帝所喜,在朝中的处境十分艰难,出了一个靖南王元述,几乎所有的文成武将都一边倒向景王。当时元述正在紫荆关一带与楚军作战,韩旻虽是一军主帅,但部将并不都是忠心于他的。如果韩旻率领的前锋部队败了,后面的大部队便会不败而败。这就是杨玄派杨振出城迎敌的原因,被杨振带出的都是精兵,他相信杨振可以击退韩旻的前锋部队。

而韩旻愿意带领前锋部队,也是有取胜的把握,因为他有重要的筹码在手——就在两军阵前,韩旻竟以晋王的女儿为要挟,让杨振退兵,恰好那位慕容氏的公主正是杨振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虽然杨振没有放弃抵抗,可他终究还是犹豫了,就在他犹豫的一刻,韩旻下令魏军放箭,乱了燕军德阵势。韩旻身先士卒,率军冲入已经溃散的燕军

阵中。燕军伤亡惨重,杨振带领残兵败将撤回城中。自此一败,燕军的士气被打入低谷。待魏军的大部队抵达城下,池州被围得水泄不通,对敌军的畏惧如瘟疫一样蔓延着,而韩旻又对燕军采取招抚手腕,提出除了杨玄父子,其余人投降一律不追究的承诺,这对于守军来说又是一个诱惑。不到半年,一个守城的将领开城门投降,魏军长驱直入,杨玄和包括杨振在内的几个儿子全部战死沙场。

魏军占领池州后乘胜追击,直取朔州,东丹皇帝听说池州失守,便召回了援军,致使朔州成了一座孤城,很快被魏军攻下。被俘虏的慕容氏皇族全部被杀,身在东丹的晋王自知再无回天之术,亦自尽殉国。

龙廷潇也曾对她提起过池州之战,却是以杨振为反面教材提醒她不要爱上端木奕,人一旦生情,纵然有足够的理智,也难免受困于情,倒不如看破红尘,一身轻松。

怀瑾叹了口气,在心里说您老人家就别再试探我了。深受扯了扯他的袖子,笑嘻嘻的说;“我知道师父大人对我最好了,什么端木奕,元晟,在我心里都没有您万分之一重要。对了,师父打算去去常州么?”

龙廷潇道;“为师想元晟不但会派人到悬崖下找你,还会派人到常州,你就这么回去可能被他的人看到。”

“走了一路,师父为什么不问我到底收获了什么?”怀瑾想了想,忍不住这样问。

龙廷潇淡淡道;“你自己的主意,为师不曾让你做的事,也没兴趣知道结果。”

怀瑾沉默了,在心里想,龙廷潇,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夜色如水般匆匆流逝,东方的天空渐渐出现曙光,怀瑾随龙廷潇走进一片丛林。龙廷潇伸出手,一枚烟雾蛋腾空升起,紫色的烟雾妖娆怒放,格外炫目。没过多久,天上的浓雾还未散去,稀疏的雾气中走出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男子。

怀瑾低呼;“傅大哥!”

傅恒见到怀瑾,眼中明显闪出一道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