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准备(一)

看到国王说出军队想要的后,普列山上将感谢道。“谢谢陛下对于军队的看中,我们一定会派出了解军队的专业人士做好谈判的辅助工作。”

面对普列山的举动,埃德尔是知道其中原委。因为罗马尼亚对同盟国宣战,压力最大的就是他们军方。面对一百多万久经战阵的同盟国军队,总参谋部的那些才华横溢的参谋们都快熬白了头。因为罗马尼亚能够称得上精锐有信心抗住德国军队和其对攻的只有四十万常备军,而民兵加预备役现在最多只能抵挡奥匈军队的攻击。在加上罗马尼亚储备的武器弹药依照西线的状态最多能够维持半年,这都让军方大为伤脑筋。那么从自己盟国获得也成为军方的考虑范围之内。

事实上这也是总参谋部对于保加利亚方向人数最少,但是大部分放的都是精锐部队的原因所在。罗马尼亚太需要协约国的援助,不管是兵力上还是物资上的帮助。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能多生产一点,这也和罗马尼亚军工和很大关系。在战争爆发前,罗马尼亚主要军工企业,布加勒斯特兵工厂的产能已经达到年产各种枪支15万支,火炮四五百门,各种弹药四十万吨的地步。但是对比两大阵营的产能完全就不能看,要知道在当时各国列强弹药年产量都是上两百万吨。而且训练士兵都是需要弹药,另外能生产武器弹药都是紧俏物质,也很不方面在战争时期购买。

而罗马尼亚在开战后,需要夺取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减轻自己的防守压力,那么所需要的弹药就更多了。这也是为什么罗马尼亚储备了一百四十万吨弹药,但是总参谋部只认为能够作战半年的原因。

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总参谋部给出的依据是英法在西线的弹药消耗。英法两国年产弹药是两百万吨以上,而他们一年能打的大战役不超过3场。当然除开集中消耗弹药的几大战役以外,平常也会有其他消耗,但是几次西线的大战役占到英法弹药消耗的大半,作为其对手的德国也不例外。

翻开一战德军的战役,这就会发现除了一开始的马恩河战役(8月30日)和坦能堡会战(8月25日),其东西线战役爆发时间都是交替进行。这也是因为德军的物资储备只能维持一个方向的高强的作战,·所以也造成了德国关于东西线之争。罗马尼亚军方也是看到了德国的困境,所以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军事物资,击败保加利亚打通和协约国的联系就成为当务之急。

在询问完军方后,埃德尔转头问起了首相。“政府方面需要做好宣战后的准备。”

面对埃德尔的话,作为政府首脑的布勒蒂亚努首相必做出表态,只见他站起来讲到。“这点政府已经在准备了,不会拖后腿的。”

首相回答的轻描淡染,不代表政府的工作就少。实际上这工作已经快让首相阁下头上已经不多的毛发,有变得更加稀松的倾向。主要原因就是罗马尼亚的经济和德奥高度的吻合,再加上其境内众多的德奥资本,在战争爆发后该如何定义这些资本就是政府考虑的难题。

在1917初在罗马尼亚政府统计中,罗马尼亚规模化的企业中有27存在德奥的资本,其中有9是其独资所有。在牵扯德奥资本中的行业中,粮食加工、运输业、机械加工业等是其投资的主要目标。

而且根据政府的调查,德奥两国资本在罗马尼亚投资达到124亿英镑的规模,而英、法、俄三国加起来不到四千万英镑。当这份报告送到埃德尔面前的时候,他才知道德奥在罗马尼亚做的不少。

有四分之一工人需要仰仗德奥的资本吃饭,这让罗马尼亚和其牵扯太多。要不是知道协约国必胜,埃德尔都不敢向德奥宣战因为这会让其国内自己先乱起来。

所以处置德奥在罗的资本就成为政府的一大难点。尤其是罗马尼亚一站后还继续要从德奥获得技术、设备及其人才,所以还不能向美、英、法等国学习将其没收,这也更加剧了首相头发的消减速度。

在处置德奥资本的难点就让首相伤脑筋。还有军事动员后,罗马尼亚的经济如何快速的转型为军事服务,也是他要为此头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