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罗马尼亚的条件

面对英法大使帮助自己的讲话,费拉洛夫斯基大使观察一番不像作伪,看来英法还是站在俄国这一边。于是顺水推舟的接话说道。“这些罗马尼亚太拖沓,做事情一点也不爽快,而且他们胃口太大。我觉得可以向我们的政府提一提,压制一下罗马尼亚人的嚣张气焰。”

俄国大使试探的话,立马被英国大使弗兰利推脱掉。“我觉得先将罗马尼亚的条件发回国才是正经,应对罗马尼亚的措施,相信政府会给我们下达指令的。”

“我也赞同。”

看到英法大使都不提自己建议,费拉洛夫斯基大使也只好顺口讲道。“那么我先回使馆发电报了,再见。”

“再见。”

费拉洛夫斯基大使看着没有动作的法国大使,只好先行离开。看来俄国革命加上这次的惨败,从各方面都让其从三巨头位置上滑了下来。

在看到俄国大使离开后,英国大使弗兰利对费兰克讲道。“伦敦发来电报让我加大对罗马尼亚的拉拢。”

明白弗兰利大使意思的费兰克大使回答道。“巴黎也给我发过同样的电报。”

看来英法对于俄国乱局也感到担忧,不过只要俄国愿意继续战斗下去,相信罗马尼亚也只是英法的备用选择。那么这切就要看俄国政治局势的发展,只是俄国局势目前有点糟糕。

布勒蒂亚努首相在和埃德尔商议后就回到首相府。

回到首相府的布勒蒂亚努首相,没有着急的打开国王给自己的文件袋,而是专心的处理着政府的诸多事务。因为他知道如果看了国王给自己的文件袋,估计他满脑子都是关于谈判的事,今天下午的政府工作就没办法去做,所以干脆回家在看也不迟。

在忙碌一个下午的政府工作后,布勒蒂亚努首相乘坐自己的轿车回到了家中。在接受家人们的问好后,布勒蒂亚努首相回到书房,在吩咐一句不许别人打扰后,他打开了淡蓝色的文件袋。

在这份埃德尔精心准备的谈判条件中,给协约国开出了沿着蒂萨河为界限,一直延伸到东喀尔巴阡山脉,并且将东南加利西亚(利沃夫、伊万诺、切尔诺夫策、还有捷尔诺波尔西南部、赫梅利尼茨基西南一角)也划在其中。按照首相布勒蒂亚努的估算,这是比罗马尼亚还要大点的领土,就是不知道协约国方面看了会有什么反应。

当然这里都是划割奥匈帝国的领土,埃德尔知道现在俄国临时政府不可能答应这个条件,不过他也是为将来准备的。只要到时候苏俄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那么这个条件英法会求着罗马尼亚签字。

除了领土方面的条件以外,埃德尔还准备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条件。其中政治第一条,与同盟国签订和平条约,必须保证罗马尼亚如数获得条款中应得的领土,如果有出入协约国不能与同盟国签订和平条约。这是埃德尔为了保证,将来协约国在书面上落下字句,也是为将来新领土获得正常的依据。

第二条,在决定和平条约时,英法俄美意五国与罗马尼亚地位平等,没有大小尊卑。这也是埃德尔为了提高罗马尼亚在战争中的地位,而苦心准备的。不然在将来巴黎和会中,罗马尼亚就很有可能和当时民国一样分到二三流的地位。这对于提高罗马尼亚政治军事地位很不利,也是埃德尔极力避免的。

而军事条件上,埃德尔打算利用一下依托帕拉利亚港口的协约国军队。他打算在罗马尼亚发动攻击的同时,依然和保加利亚军队对峙的协约国军队,能够发动攻击牵制保加利亚的回援。

这里多说一句希腊的处境,协约国强行登陆希腊的港口城市帕拉利亚后,首相维尼泽洛斯就极力主张希腊加入协约国一方获取利益。但是被一直被国王康斯坦丁反对,主张保持中立。而且这位国王为了中立,还将首相维尼泽洛斯罢免。

于是在1916年这名前首相跑到帕拉利亚另立新政府,完全不鸟雅典的中立原则,于是希腊出现了两个政府。时间在进入1917年后,英法决定增加对希腊的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