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巴尔干同盟初现

条约所附的军事规定如下,一旦战争爆发,保加利亚应该提供20万人的兵力,塞尔维亚则应该提供15万人的兵力共同作战,其中10万应该派往马其顿帮助保加利亚。对于这一条约俄国政府非常满意,外交大臣萨松诺夫闻讯后喜不自禁的说到。“好!再好也没有了!现在有50万把刺刀来保卫巴尔干了——它将永远堵塞德国渗透和奥匈入侵的道理!”

保加利亚除了积极谋求与塞尔维亚签订条约外,还力图和希腊结盟。1910年,维尼齐罗斯就任希腊首相后,对保加利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城里了有10名著名政治家组成的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如何改善两国关系,并起初许多具体的方案。

1911年,保加利亚和希腊进行谈判,触及马其顿问题,虽然没能达成协议,但是却增加了两国彼此之间的了解。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条约签订后,以及意大利威胁要炮轰达达尼尔海峡促使了希腊采取更加积极地态度。

在1912年4月维尼齐罗斯提出希腊和保加利亚两国结盟的方案,随后又应保加利亚方面的要求,就马其顿问题作出积极回应,由希腊首相维尼齐罗斯一手操办,在希腊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保加利亚和希腊在绝密状态下进行谈判。

最终于1912年5月29日签署了保希防御同盟条约,规定在和土耳其作战时,保加利亚应提供30万人的兵力,而希腊提供12万人的兵力。

保加利亚在同塞尔维亚和希腊结盟后,终于将目光对准了自己身后的罗马尼亚,而埃德尔早就等着他们上门了。

现在意大利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还在继续,而巴尔干半岛各国也是蠢蠢欲动。其中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算是最先达成协议的,其中有塞尔维亚面对奥匈压力的缘故。在当时塞尔维亚却对与保加利亚的结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1908年奥匈突然吞并波黑之举使巴尔干各国大为震惊,加速了他们之间相互接近和同盟的过程。面对奥匈的巨大压力,塞尔维亚很希望能得到保加利亚的支持。而保加利亚的国王费迪南虽然是出自德国王室萨克森·科堡·科达亲王之子,素怀仇俄亲奥之心,但也认识到和塞尔维亚结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两国在反对外来威胁上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

然而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结盟却是好事多磨,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两国结盟的目标并不相同,可以说是各有各的打算。保加利亚把奥斯曼帝国视为头号敌人,想要借助塞尔维亚帮助去取得马其顿和色雷斯。而塞尔维亚则把奥匈帝国视为最大的威胁,同时也想染指马其顿,因此双方未能一拍而合。

在1909年11月,费迪南国王专程访问了塞尔维亚,没有取得积极的结果。奥匈帝国在闻讯后乘机进行干预,极力从中破坏,还告诫这位保加利亚国王不可指望在未来战争中会从塞尔维亚那里得到援助。而奥匈着可以对保加利亚提供帮,并且许诺一旦奥斯曼进攻保加利亚,那么维也纳方面绝不会坐视不理,还会协助保加利亚一起和塞尔维亚瓜分马其顿。德皇威廉二世也对巴尔干各国的结盟持反对态度,这使得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接近产生了很大的麻烦。

在当时塞尔维亚却对与保加利亚的结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和国内形势对持有很大影响,当时许多激进组织纷纷要求政府尽快与其他斯拉夫国家结盟,以共同对付奥匈和爱斯曼帝国。此外出于对外政策的需要,塞尔维亚在力图巩固巴尔干的地位,为此极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按照塞尔维亚外交大臣米拉诺维奇的说法,如再不和保加利亚联合起来,那么从此也就无法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施加影响了。

由于保加利亚政府发生了变动,在去年由盖朔夫领导的人民党和以达内夫为首亲俄的进步党上台组成了联合政府,一改以往的消极态度,开始和塞尔维亚就结盟问题进行认真的谈判。

在去年4月,塞尔维亚激进党领袖帕西奇与保加利亚驻塞尔维亚大使托塞夫谈话时强调。两国一旦结盟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反对共同的敌人,同时也在于瓜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领土的办法来扩大两国的版图,一次定下塞尔维亚同保加利亚结盟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