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南迪接过高文递来的稿纸,迎着灯光一展,后背倚在座椅上,调整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开始阅读。之前的罗密欧与茱丽叶算是个中篇小说,费南迪本能的以为现在手上的会是个短篇。
“不写说明文,改写议论文了。你怎么就不能安安心心的写记叙文呢。”费南迪扫了两眼,随意评价道,但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就在这一句话之内,连语调也从轻松转为了严肃。
说话这句话,费南迪猛地将稿纸反扣在桌面上,用镇纸压住,起身,先是将窗帘拉严实,然后快步反锁了房门。在反锁之前,他还将一块“请勿打扰”的牌子挂了出去。
费南迪的皮鞋在木地板上踩来踩去,不停的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之前极为讨厌这种声音,但现在仿佛听不见了。他再三确认安全之后,坐回了自己的座椅。背挺得笔直,只坐了半个屁股,双肘搁在桌面上,神情严肃的看着高文。
“作者是谁?”费南迪问道。
“您先看完,看完我们再讨论。”高文回答道。
“好。”费南迪挪开镇纸,轻轻的将那张稿纸翻面,就摊在桌面上看。他是资深编辑,习惯一目十行,但这篇文章他不敢,他必须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这次他要从标题开始看:《放弃幻想,准备打仗》。
这不是什么短篇小说,这就是一篇比说明文更枯燥的议论文,如果它在金穗日报这种体量的报纸上发表,就是一篇社论。
费南迪看的很仔细,像看试卷上的阅读理解一样,甚至能从他眼珠转动的轨迹判断出他读到了哪一行。他的目光一行一行慢慢移到了最后,然后放空了焦距,不再看具体的事物:这是他在思考,在整理读后感。
“我看完了。还是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作者是谁?”费南迪平静的问道。
“我投的稿,当然是我写的。”高文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