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煮豆燃箕,相煎何急?

诸天仗剑行 半叶知秋凉 2320 字 10个月前

“轰!”白光不偏不倚地撞在厚重的剑身之上,竟发出一声霹雳般的巨响,又有一圈圈无形的气浪向四周扩散,足见其中蕴含的力量是何等可怕。

但禹天来只是双臂微微一震,身形却是不动如山,反是那一道白光被震得倒飞出去,而且在空中现出本体,却是一柄长约尺八、宽仅二指的古朴短剑。

“好剑!”禹天来看到手中重剑的剑身上现出一个米粒大小的凹陷,当即脱口赞叹一声。不工剑以天外玄铁铸造而成,那柄短剑能在上面留下痕迹,却是当真不凡。

于吉面沉似水,方才试探性的一击,他已经知道面前这青年道人的实力委实可怕,而对方只称赞剑好,却似有鄙薄自己剑术之意。含怒举起藜杖望空一指,那柄短剑登时再次化为白光,在空中施展出一路夭矫如龙的剑术,向着禹天来击刺斩杀。

经过方才交手的一合,禹天来也试出对方这柄短剑固始锋锐无匹,剑中蕴含的力量更是极为可怕,自己如今虽有外景之境的实力,却也难当此剑一击,当下不敢怠慢轻忽。他又是首次遇上这等御剑遥击之术,便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不工剑施展开演化一路“四相剑诀”中的“地”字诀剑势,厚重大剑化作铜墙铁壁风雨难入。那短剑所化白光连番攻击,却都被无懈可击的守势迫退。

双方一攻一守激斗半晌,禹天来看到那道由短剑所化的白光在空中越拉越长,到后来已经变成一条长达三丈的银白光龙,剑上的力量亦相应不住增长,自己承受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他深知久守必失之理,此刻也大致了解了对方的手段,也该是反击决胜之时。

一念及此,禹天来手中不工剑的剑势先是向内一敛,而后便有黄、黑、赤、青四道光华冲天而起,与空中那条剑光所化光龙纠缠在一起。

“于吉?”禹天来心中悄然升起警惕之意。

此人的名字他在前世时固然从各种经书典籍中见过,今世更从张角的口中了解了更多。这于吉却是与张角一般皆出自东华门下,论身份还是张角的师兄。因张角后来居上得东华子青睐,传下《太平要术》这等修行宝典并令他出山立教传道,于吉心中大为不忿,一怒之下破门出山,在江南一代创建“太平清领道”,自立为掌教以示不甘人下之意。

后来这于吉几次登门挑战张角,意图强取《太平要术》,却都不敌张角法术神通铩羽而归。此次他施法拦截自己,自然也是有所为而来。

心中闪念之时,禹天来脸上神色不变,飘然下马向于吉走上几步,抬手还礼道:“原来是于掌教亲临,贫道有失迎迓,还请掌教见谅。”

“此人竟修成了鬼仙之体?”在说话的同时,禹天来仔细观察感应对方身形气机,察觉面前的于吉并非血肉之躯,而是神魂出窍显形,偏偏这神魂在日光之下真实可感,几乎与生人无异,心中不由愈发警惕。

武道修行,由肉身而至神魂,先修行真气,由后天转先天,再由先天化罡气。待到罡气大成,才开始修行神魂的精神力量。先以精神力观照、掌控自身,是为内景之境;而后是以精神力感应、驾驭天地,是为外景之境。

而道术修行却是直接由神魂开始,初时便要淬炼精神力量,感应天地灵气,并通过咒法、符、手印等手段控制灵气从而演化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妙用。修行到高深处,精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便可控制神魂挣脱躯壳束缚而自由行动。

神魂刚刚脱离躯壳的庇护之时不能远离且孱弱无比,便是被一阵轻风吹拂,也是如同钢刀刮身般的剧痛,更是见不得丝毫日光,否则便有魂飞魄散之险。此时还需要以精神力引动天地灵气来反复淬炼神魂,使其继续壮大坚固。这期间要的艰险,实在远远胜过武道修行,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如此战战兢兢的修炼使神魂强大到极致,便可以借灵气显化形体与真人无异,并且不受躯壳羁绊而远游,也不再畏惧日光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