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一心种善果,万口颂禹师

诸天仗剑行 半叶知秋凉 2307 字 10个月前

如此一路行来,因禹天来而得以活命的流民不计其数,人们交口传颂“太玄真人”禹天来之名。又因“太玄真人”名号不够通俗易记,所以大家又都尊称其为“禹师”。

除了广种善果,重新凝聚太平道已经随着肆虐天下的黄巾军而丧尽的声名,禹天来又着力教导将来会作为自己班底的二十二名少年与八百黄巾力士。

作为已经走到武道至境的天人级数武者,教导那八百黄巾力士对于禹天来而言实在算不上一件难事。这八百黄巾力士都已成年,错过了练气的最佳年龄段。何况八百人中拥有练气资质的也没有几各人。但禹天来手中拥有“七宝妙身诀”这门独一无二的绝顶练体功夫。

禹天来当然不会冒冒然便将这门价值无可估量的功法传给旁人,但他做一番精简后,很容易便弄一个弱化版本的功法,又随随便便取了一个“黄巾锻体诀”的名字,然后先将第一重功法传了下去。

当今之世,上乘武学都存在世家大族或隐秘宗派,而黄巾军中多为平民出身,空有一副受这世界浓郁元气滋养而强壮的身躯,却没用进一步强化与运用自身力量的方法。在得到禹天来传授的功法,并被告知这只是功法最粗浅的一层,日后会视其表现传授进阶功法之后,所有的黄巾力士都欣喜若狂并对禹天来更加的死心塌地。因为有了这番传艺之德,众人便也改口称禹天来为“禹师”。

至于那二十二名少年,一直都跟张角修习《太平要术》,而张角选中他们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资质最适合走法术的路子。如今的禹天来对于法术仍是一窍不通,要教导他们,自己却需要先将张角传下的《太平要术》弄个明白。

张角既然要将太平道未来寄托于禹天来身上,自然要为禹天来营造一个足以令人信服的身份。转过天来,他便召见了城内黄巾军的主要首领,当众宣布了禹天来的“来历”。

在张角口中,禹天来成了他恩师南华仙人的关门弟子,也即是他的小师弟,此次却是奉师命出山,助他将“太平道”发扬光大。

众人本就觉得禹天来的来历神秘莫测,如今听了张角的这番解释,除了极少数人心中尚有疑虑外,大多数人都有恍然大悟之感,自觉明白了禹天来之所以肯出这般大力相助,自然是因为他与自家大贤良师实为一家人。

如此一来,众人对禹天来的态度又有些不同,原来只是敬畏其武功绝伦,如今则又平添了几分崇敬与亲近。张角为禹天来拟了一个道号唤作“太玄”,于是众人从此都尊称禹天来为“太玄真人”而不名。

而禹天来也由此一跃而成为太平道的第二号人物,甚至排在张角的两个亲兄弟张梁和张宝之上。毕竟张梁和张宝未能与张角同入南华门下,其领袖地位是在黄巾军之中而非在太平道之内。

确定了禹天来的身份之后,张角又表示将派他率一支精兵南下荆襄,收拢荆襄一带黄巾军,与自己这边遥相呼应,使朝廷南北不能兼顾。

略作准备之后,禹天来即率领精选的八百名黄巾力士出发,随行的尚有张角最钟爱的二十二名少年弟子。

董卓军中骑兵极多,此次黄巾军打败董卓之后,缴获的战马足有三千余匹,张角大笔一挥,极为慷慨地调拨了一千匹战马给禹天来,使他这支队伍尽都转为骑兵,多出来的百余匹用来替换和驮运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