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循声望去,果然,一条曲曲折折的木桥,横跨小湖,直通到湖对岸的庵观。
“我们到了!”一灯叹了口气。
胖猪、蓝竹和莫菲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飞奔而下。
倒是最心急的一灯和柳扶风两人站在台上,看着眼前的一幕。
“这是一幅太极图。”柳扶风说道。
他已经用天眼从正上方向下看,眼前的景色完全不同。因为这条河并不是绕过两座圆丘,而是呈圆形将两座圆丘和旁边的平地整个包围,等于是这条河将中间围成了圆形的一座孤岛。而两座圆丘与平地正中间被一条s形弯弯的小河隔开,形成独立的两块,正好形成太极图。也可以说,整条河流就像是一处圆形的湖泊,中间的小山与平地就是两座小岛。
再向周边观看,周围的山脉呈园形围住,中间形成了一个盆的形状,或者说是巢的表状。中间的两座小山就像是两枚漂在水里只露一半的卵,又像汤盆里的两个大菜丸。盆底周边有许多石岭也呈规则状排列,隐隐地呈现出八卦图形。
一灯点了点头,说道:“这里真是风水宝地。‘山呈聚宝盆,水势龙盘身。风吹有通道,水流有活根。’这是‘金盆献瑞’,是顶级的修炼宝地。”
柳扶风疑惑地看着师傅,说道:“师傅,你是会看风水还是做诗?”
一灯笑着望向远方,说道:“是激情勃发!”
两人说完,也快速向山脚下跑去。
又过了半刻,他们来到湖边,看向湖内的岛。
如果说山是岛,那水就是抱岛之湖。如果说水是河,那山就是披水之山。
其实,应该说是河更贴切,只是环山而流而已。或许呈几何时,有人刻意在这两座山外挖了这么一个环形的河,再在中间挖通,形成太极图形。
蓝竹和莫菲年轻人脾性,已经先一步跑上了小桥。
胖猪呆在岸边桥头上边拍照,边等柳扶风两人。
来到湖边,迎面一阵微风吹来,顿时让人为之振奋。
一灯叹道:“果然是极好的修炼所在。风中传出阵阵瑞气,灵光隐现,定是大圣大德曾经修炼的所在。”
柳扶风也感觉到浑身充满了力量,有种要爆发的感觉,就如充了电一般。
可是他的心里正在打鼓,远远地看着掩月庵,揣测着聂小妖到底在不在呢?
莫菲已经在前边呼喊众人了,于是柳扶风三人快步上了木桥。
湖中心处,柳扶风回望来处,只见太阳偏西,刚好被问天崖的崖尖挡住。从这里望去,就像一根指尖发光的手指,正指着天空。
“像不像一尊端坐的神像。”一灯在他身后问道。
如果说其他三人是顺道来游玩的,那么一灯与柳扶风两人绝对是带着心事,不,应该是心愿而来。
被一灯一点,柳扶风再看那崖尖,真如一尊头后带着背光灵彩的神像。
一灯不由得伸出左手,打了个“天香阴阳叩”,向着问天崖施礼!
“这老人家真好玩,对着一座山施什么礼?”
背后突然传来一个陌生人的声音。
柳扶风与一灯赶紧循声寻找,这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桥侧多了一艘很小的渔船,船上两人正在对弈。
这两人,一个白须白发,秃着大半个脑门,在脑后挽了个松松垮垮的发髻,神采奕奕,穿着一身浅黄色纳衣。屁股后的船舱内横着一根木拐杖,杖端的树根就势做成拐杖把手,有点像龙头。旁边立着一个大葫芦,估计装的酒。
另一个头带斗笠,身穿灰衣,端坐在船头,看不清面目,只能看到他身后插着一根鱼竿,而一条很大的鲤鱼正咬着钓钩游来游去。
“好奇怪的两人。”柳扶风小声对一灯说道。
莫菲问道:“鲍叔,车子的油不是用干了吗?怎么又满上了?”
一灯听了,笑道:“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开这辆车的原因。如果不是随用随满,我就开我的‘趴窝轿’了。”
莫菲惊道:“难道它会自动生成汽油?”
一灯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因为这辆车也有‘特权’。”
四人听了,都感觉奇怪。
一灯说道:“所谓的特权就是我把它放哪哪就有油的那种。这辆车装有定位装置和联网油表监控装置。只要是油快耗尽了,数据就会自动传输给总部,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不超过24小时,总部就会派人过来加满。所以这辆车的油是用不完的。”
原来这样,当真匪夷所思。
蓝竹问道:“什么叫‘趴窝叫’?”
一灯四人听了都笑了。
蓝竹被笑得莫名其妙。
胖猪小声解释道:“power,动力。‘轿’指轿车。所以叫‘power轿’。”
柳扶风、胖猪和莫菲都知道这是一灯对自己的改装轿车的爱称。蓝竹刚刚加入他们这个团队,还不知道。
……
当众人赶到垛沟镇的时候,天已偏晚。五人在唯一的一家小旅馆住下。
有时候没有选择也是一件好事,至少省心。有了选择才会闹心。
这里,是一灯所能找到的离掩月庵最近的地方。
垛沟镇,只是西部山区一座很平常、很小的镇子,几千人口,一条主街道几乎就能看到镇里所有的风光,找到所有要找的商业场所。
无论是做做买卖的,看看店的,还是游手好闲下手棋的,都是那么的怡然自得,不紧不慢。
前边走过的路靠导航,剩下未走的路就得靠嘴了。
柳扶风看着远处蒙着雾纱的山头,乞求着命运的天平能向他倾斜一次。
柳扶风和几个年轻人一落下脚就迫不及待地出去四下打听掩月庵、双屾山的下落。
结果有点尴尬,几乎没有人知道掩月庵,唯独听过附近有庵观的也不能确定到底叫什么,又在什么地方。
俗话说,劈柴劈小头,问路问老头。
一灯深谙问路之道,心说问路这档子事还得靠自己这种老江湖。
他找准了那几位下棋的老年人,自己也把与电脑较劲较劲来的棋技与那些闲人过了几招。不管输赢,顺道问问掩月庵的所在。
令他汗颜的是,那几位下棋老者竟然也不知道。
就这样,在疑惑与不确定中度过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五人又继续打听。
正在众人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位面相憨厚、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主动找了上来,小声说自己知道在哪。
五人顿时喜出望外。
那人说他姓李,老家住在山里的四姓村。他们那就有一座千年道观,就叫掩月庵。
去山里的路较窄,李师傅说开着一灯他们那么宽大的车不好走,劝大家还是坐他的三蹦子。
五人当即答应。
于是五个人挤上了李师傅的那辆三蹦子,在有节奏的马达声中向村外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