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绩缓缓道,“既然李逍认为这金法敏不可靠,那么我们这些远在朝中的宰相们,就得听听这身处前线的将帅的建议。如果金法敏真不可靠,那么这就是个隐患,倒不如现在册封金问仁为王,把这些有二心的新罗人给清除了。”
“可是英公,现在新罗人又没李逍说的那样反我大唐啊?”
“难道还要等他们反了才行?”李绩反问。
宰相们一番争议,结果也是没有结果。
事情最终呈到皇帝御案前,请求皇帝裁决。
新落成的大明宫里,李治抱着女儿太平公主逗弄,皇后武氏则代皇帝查阅奏章,她初步浏览一遍,然后把奏章按轻重缓急分列摆放。不太重要的就放一边了,皇帝也多不会看,而重要的则放另一边,她有时还会念给皇帝听。
“陛下,这奏折该如何批复呢?”武后问。
“这还不简单,既然李逍说金法敏是个弑君杀弟还反唐的家伙,那咱们自然就不能册封他为新罗王。”
“诏令削夺金法敏官爵,封金仁问为新罗王,以李逍为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发兵问罪讨伐!”
“陛下就这么相信李逍?”武后问。
“朕确实很相信李逍,但也不只相信他一人。李逍所奏之事,其实百骑司也有奏折,所言与李逍的相吻合。金春秋死的不明不白,新罗王宫也确实经历了宫变,再加上这金法敏确实不是忠唐之人,所以朕以为册封金仁问为新罗王倒也符合我大唐的利益。”
“让李逍发兵问罪,新罗会服罪吗?万一高句丽趁机发难呢?”
“再给薛仁贵下道诏令,让他在辽东也操练操练下兵马,震慑高句丽人。”
金仁问抵达长安之后,就朝觐天子,向大唐天子哭诉世子弑君谋反杀害手足之恶行。
李治安抚了金仁问,但却没有直接表态。
之后一连多日,金仁问带着大量的金银财货四处拜见大唐的宰相重臣们,希望他们能够帮忙主持公道。
金仁问的钱大家都收了,可却并没有几个人真的打算帮他说话。
对他们来说,一个藩邦王子,哪里能与大唐的江山社稷相比。
李道宗甚至直言不讳的表示,不管金法敏有没有真正的弑君杀弟,只要他继位奉大唐为宗主,继续忠于王事,为大唐联攻高句丽,那么其它的就都无所谓了。
这般赤果果的话,也多是其它诸位宰相们的心声。
谁管你一个藩邦王子啊,大家关心的是大唐的利益。
“李逍在百济越来越随心所欲了!”
“我看是跋扈。”
“百济都快成他的私人领地了。”
侍中李道宗敲了敲桌子,“李三在百济的成绩还是很显眼的,换个其它人可不一定能把百济之地管理的这么好。”
中书令李绩也替李逍说话,“当初朝廷决定先西后东,从辽东和百济抽走了几乎所有兵力,留给李逍的不过是三千老弱伤残而已,李逍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一个年轻人以一几之力扛下了整个百济,当初我都以为李逍扛不了多久的,可事实呢,他不但扛下来了,还做的有声有色。”
“李逍不但平定了百济人的复国举事,还恢复了秩序,展开了生产。如今百济不再需要朝廷一粒米粮,还源源不断的往中原运回钱帛税赋,据我所知,李逍在百济一年,就已经上缴了朝廷几百万的财赋吧?这笔钱可是比我们去年大唐整个天下三百余州千余县的财收还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