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进士科倒是以策问、诗赋为主,可是进士科一年也录不了几个人,对于每年大量进京的寒门庶子来说,那真是千军万马独木桥。
满怀梦想来到长安,却无法中举,这对于很多士子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他们舍不得离开长安,总希望着继续留在长安,有一天能够得到哪位权贵高官的赏识举荐,能够科举中第。
但居长安,大不易。
想在长安生活,可是非常不容易的,长安是高消费的大都市,吃住都不便宜。许多士子于是寄住在寺院、道观里,以抄经来维持生活开销。
玉濑招来的这批人,年纪大的已经有五十多岁了,有些人甚至是在武德年间就已经进京赶考,一恍就蹉跎了三十余年。
就算是年轻的士子,也基本上是在长安逗留了三年以上。
这些人里,也并不全是才子。
李逍与他们做了些简短的交流,发现其中读书读傻的人不少,也有些还挺有灵气的,可惜他们都比较混的差。
看他们身上的衣服就知道了,虽然勉强齐整,可还是带着几分落魄书生的味道。
李逍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大才子。
报社编辑嘛,又不是招作者,现在草创阶段,编辑们倒多是做些校对、审稿的工作。
至于组稿和方向问题,这是李逍把握的。
也许以后,李逍会把报纸交给下面,但现在还是自己把关更放心。
“做为我们长安新闻报的编辑,大家以后可以就住在这里,这里房间很多,大家每人一间。另外吃也就在这里。”
包吃包住,这是基本条件。
另外李逍开出了每月五贯钱的月薪,可以说这个待遇不算低了,五贯钱在长安生活不容易,但起码是能够立足的。
而且李逍也承诺,若是到了每年科举的时候,也支持他们去考。
考不中,也可以再回来。
“五千是底薪,若是我们报纸办的好,反响热烈,那么大家还会有奖金。至于奖金多少,到时就看我们能够拉到多少广告,广告越多,大家的奖金越多,按比例抽成做为大家的奖金。”
说完这些,李逍也没多说废话,让玉濑把搞子分给这些老少读书人,让他们负责校对稿子。
他们校对无误后,再交给李逍来排版,排好版后再交到印刷局去写版、印刷。本来李逍是打算自己报社的编辑们写版,后来想想,还是交给印刷局那边的专门写版师好点。
没必要节省那点钱,还是做得专业一点更重要。
“尹道长请留步!”
“李秘书慢走!”
长安宗圣观门口,白胡子老道长尹文操很热情的携着李逍的手惺惺惜别。这一次前来,李逍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尹老道不但买下了封神榜的版权,开出了千字三千的稿费,另外还给出了三成出版分成,此外他还花一千贯钱买下了长安新闻报第一期的全部广告位。除此外,尹老道还跟李逍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楼观道将与秘书省印刷局长期合作,继道德经后,尹老道又拿出了十本道经交给李逍印刷,每本印刷三千册。
做为财大气粗的楼观道,尹文操很大方,预付了李逍三千贯的稿费,另外又预付了封神榜前三集的三千册印刷费。连那十本道经的印刷费用,他也预付了三成。一千贯广告费,更是直接到位。
来的时候,李逍带着一卷手稿前来,走的时候,却是拿着万贯离开。他怀里揣着一张尹文操写的凭据,凭此可在天下三百余处楼观道兑换钱帛。
这就是楼观道规模大的好处了,他们都已经可以连锁经营,进行初级的汇兑业务了。
有钱好办事,李逍对于这样的合作伙伴非常满意。
······
出了楼观道,李逍便去了玉濑名下的一处长安宅子。这座宅子在城南,长安的城南算是普通百姓的聚集区,这里没有东西两片的热闹繁华,许多坊区甚至比较荒凉。
是的,在隋朝的时候,直到隋朝快灭亡的时候,城南的城墙都才勉强修好。而城南的不少坊区,其实一直都是没有住满人的。大量的坊区空置着,晚上的时候,有的坊区只有零星几盏灯,甚至有的坊区完全就是黑的。
隋末唐初之时,战乱更是导致了大量的城南坊区的空荡。
许多长安百姓开始在那些城南空荡的坊区里种地种菜,外面是高大的坊墙,可里面却是一片片的麦田和菜地。
到了如今永徽之初,情况要稍好一些。
如今整个长安有军民四十八万之众,长安城算是比较充实,城南也很难再见到那种整坊空荡荡全种上庄稼的情况,但城南确实还是人口较少。
这边的地皮是很便宜的,宅子也便宜。
玉濑以前在这边有一座宅子,很大,占地近百亩,很难想象在长安城里居然有这么大的宅子,可事实上是,城南的宅子真不值钱。占地百亩的城南宅子,如果不论装修的话,其实还不如城东的十亩宅子值钱。
玉濑把这座空置的宅子拿出来做为长安新闻报的报社,李逍过来的时候,这位雷历风行的长公主,甚至已经招来了一大批人。
玉濑的名头在长安还是很响的,在那些士人心头也很有召唤力,她一声召唤,于是很多人前来。
“谈的如何?”玉濑迎上前来问。
“出人意料的好,楼观道和尹道长真是位不可多得的好合作伙伴!”李逍笑着说道。
“那就好,我已经招来了许多人,随从仆役,还有厨娘车夫等都配齐了。另外还招来了不少书生士子做我们的编辑,你一会把把关。”
一份报纸怎么办,玉濑也没有什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