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后花园里的棉花

逍遥小地主 木子蓝色 2303 字 9个月前

“卧槽,棉花。”

“阿郎,这不是绵花,是白叠花。”一位打理花园的园丁小声的提醒。

白叠花?不,这明明就是棉花啊,怎么可能错,这是棉桃,里面还有绵絮呢。

不过那位园丁坚持称这不是棉花,说了半天,李逍才领会过来,原来这人说的是绵花,也就是木绵花。

在此时,还没有棉花这个字呢,只有绵。也没有棉花,只有木绵。木绵不是能织布作被子的棉花,而是只能用来填充被子枕头的。

唐人称棉花为白叠花。

按园丁的解释,这白叠花是自西域高昌国传来。

高昌,那是在西域。

据说在林邑,也有白叠花,真腊国王就常穿白叠花织成的白叠布衣。

白叠花能织布,这园丁也知道。

但李逍有些疑惑的是,他在大唐也挺久了,可好像没见过棉花啊,而且他记得好像棉花不是到宋朝时才出现在中国,甚至到了明朝时才大规模种植的吗?

怎么唐朝就有了?

再细问才知道,原来这园里虽种了白叠花,但是当做观赏花卉种植的。而且中原也很少有人种植白叠花,也就是在皇家的园林里,和一些王公贵族们的后花园里,才能见到一些。

至于白叠花织成的白叠布,那就是高昌国人才有的技术,而白叠布其实也有高昌人贩卖到长安来卖,但价格极高。

在高昌国本地,白叠布一尺就值钱四十五文,而一匹布是四十尺,折算下来一匹棉布在产地就卖到一千八百文钱,而那些西域商人千里迢迢运到长安来后,价格更是翻了数倍。

常常一匹白叠布卖数千钱,价格比起蚕丝制的绢帛还贵。

因此,在长安城,穿棉布衣服的其实比穿丝绸衣服的还有钱有势,一般人还真穿不起也穿不到棉布衣服。

大唐的江山不是各部落赠送的,中国后世的雄鸡版图也不是充话费送来的,虽然在中国各朝的史书记载上,有着许许多多被周边民族侵略的记录,而对周边征服的记录很少。

但这其实不过是一种选择性记录而已。

恰相反,中国的古代历史,其实并不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历史,而是一部华夏民族不断开拓进取的对外征服史。

从最早华夏部族所在的黄河中上游流域那一小块地盘,到后来不断征讨四夷,占据黄河两岸。再到后来向南扩张到淮河以南,再到汉江以南,再到巴蜀,再到江南,再到岭南······

华夏民族的脚步从没停止过,炎黄子孙也一直在进取。

秦帝国征服岭南,汉王朝开拓西域·······

一个小地主也敢组织捕奴队跑别国去捕奴,这确实很大胆。但地主家的家丁队长赵持满却很兴奋,他似乎又找到了生活的目标,他这种人天生为战斗而生,让他窝在地主身边当个车夫,这实在是太委屈他了。

“给我一条船,再给我一百个人,不,五十个人就够了,配备上弓箭、横刀等简单的武器,我就能纵横百济,给我带回一船船的百济奴隶来,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赵持满已经杀气腾腾。

当年太宗亲征高句丽,赵持满是禁卫,曾随驾皇帝左右。可惜那个时候他护在皇帝身边,没多少做战立功的机会,反不如军中小卒薛仁贵。当年薛仁贵万军之中一袭白袍直冲敌阵斩杀高句丽将领,那风采确实让人热血沸腾。

他亲眼见证了薛仁贵由一小兵而直升五品的将领,那是一个传奇。

但大唐军中,从不缺这种热血的传奇。

他已经被发卖为奴,没有机会再重返战场,再不能策马驰骋,但现在李逍给了他一个机会。

“我知道长安有不少闲汉无赖,只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五十个人,很好招。”赵持满说道。

长安城里不但有游侠儿,也有闲汉无赖。

闲汉其实并不只是小地痞,这种人更类似于亡命徒,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生存在长安,既有大唐的逃犯,也有那些滞留不归的胡人。

这些人凶狠手辣,又亡命大胆,游走在黑白之间。只要有钱,他们什么都敢干。

杀人、劫货,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