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持满是员猛将,双拳能打死老虎,徒步能追上战马,如今成了李家的家丁队头兼李逍的私人保镖兼车夫,但他并没有把功夫放下。
有空的时候就会骑马射箭。
“好箭法。”
李逍看着赵持满连发数箭,箭箭正中数十步外的箭耙上的中心,不由的鼓掌叫好。他是真羡慕佩服他的箭法,自己三十步外,十箭能够射中五六箭就不错了。还得是步下站桩射,若是骑马射箭,就算是射固定靶,十箭都难中一二箭,若是说移动靶,就更难了,除非是在二十步以内射,准头还稍好点。
“多练就好了,熟能生巧,无它尔。”赵持满收起弓,“三郎你有空也要多练练骑射,身为关陇子弟,如今还是贵族,若是不通骑射那是要被人耻笑的。”
大唐尚武,尤其是关陇子弟,更是人人尚武。贵族们自然不说,那是以军功起家。就连一般的地主子弟,那也肯定是要争着入卫府当府兵的,大家图的不仅是当府兵能免租庸调,更看中的是当了府兵有机会上战场杀敌立功,从而获勋得升官,步入仕途,改变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
“好,以后多练。”李逍应下,如今可是大唐,文人都习惯佩剑出行,若是他一个贵族不会骑射,确实让人耻笑。
“对了,二哥,你说现在秦大哥他们在海那边做战,你在这边肯定也心痒难耐吧。你说若是我组织一支家丁队,然后雇条船把他们运到百济去,捕捉百济人回来为奴种地如何?”
赵持满惊讶的看着李逍,想不到他还有这样的想法。
“渡海捕奴,风险挺大,不过倒也有可行性。”
“风险自然是有,不过若是由二哥你亲自带队,以你的本事,我相信袭击一些百济村子,捕些百济人回来为奴隶应当不是问题吧?”李逍笑眯眯的道。
“让我去?”赵持满语气有些激动。
“嗯,我虽向陛下多次为二哥求情,可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啊。二哥呆在我这里,确实是十分委屈。倒不若让二哥去海那边大显身手,说不定将来还有转机。”
赵持满呼吸加快。
“我愿意去,什么时候动身。”
“先别急,这事得从长计议,我们得做好谋划准备,不能打无准备之战。”
是猛虎,就得让猛虎归山,让他虎啸山林,而不是窝在他身边当个家丁队头而已。
组织捕奴队到别国捕人百姓回来为奴,这事有点阴损,但李逍向来对那三韩半岛上的人没有什么好感,再说这年头也没什么人道关怀,这世上,大唐人才是自己人,至于其它人。
至于其它什么吐蕃人、高句丽人、百济人、契丹人、突厥人什么的,那通通都是帝国的敌人,不算人!看书还要自己找最新章节?你out了,微信关注美女小编帮你找书!当真是看书撩妹两不误!
长安豪宅的厅堂里,李逍惬意的躺在藤椅里纳凉。
他已经让人去接婉娘和贞妹来长安居住,在玉米收获之前,他还得常呆京中,还是让她们两个过来方便些。
长孙无忌吃饱喝足后,已经离去了。两人其实没谈什么,虽然长孙无忌想跟李逍谈点什么,但他并不想谈什么,也没什么可谈的。
多为大唐保留点元气吧,毕竟大唐并不是就真的天下无敌了。东突厥虽然被灭了,可西域的突厥却还总是反复无常,连降服的吐谷浑都是叛服无常。
更别说,在那高原上,还有一个更强横的势力已经崛起了。贞观朝时,吐蕃人还不过是小打小闹,袭扰袭扰一下边州,唐军出兵击退了他们,双方议和。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两边休兵。
但李逍知道,吐蕃人是不会满足于现状的。已经扫服高原诸部的吐蕃,将会向大唐露出锋利的爪牙。
历史上,大唐自高宗时起,跟吐蕃打打和和,前后可谓是延续了二百多年。甚至强大的唐帝国在对吐蕃的无数战争中,其实是胜少败多的局面,更不用说,安史之乱后,西域、陇右、河湟之地尽入吐蕃之手,甚至连长安城也被人家攻破过。
现在吐蕃赞普依然是松赞干布,名义上松赞干布那是李治的姐夫。
李治在即位之后,也册封了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驸马都尉。大唐此时国力依然强盛,因此松赞干布也一心在忙着扫除高原上的不服势力,忙着厉兵秣马。
不过这位牛逼的干布也没几年活的了,再过几年他就会死。
而这位一死,那吐蕃就将摆脱与大唐的臣属关系,吞并高原各部的吐蕃将会把目光对准青海的吐谷浑,想要吞并大唐的这个叛服不常的臣属国。
唐吐最终会在青海开战,大唐灭掉吐谷浑,而吐蕃则联合西突厥人进攻亲唐的西域诸国,一场持续二百年的大国战争就将开始了。
可以说,唐与吐蕃是宿敌,两国几乎是同兴同灭,几乎打了一辈子。大唐的衰弱,离不开在吐蕃那里流失的血液和力量。
没几年了,多为大唐保留点力量吧。
若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李道宗、薛万彻等这些人不死,就不会把无数的关陇豪门牵连进去,大唐的卫府军也不会受到严重削弱。
躺在椅上,李逍想着,等过段时间玉米收获了,那么秋天还可以再种上一茬,这样明年就能有足够的玉米种子,把玉米种植推广到更广阔的地方。
关陇、河西甚至是辽东之地,都能种上玉米,为边军增加粮食,增强边军的战斗力。
让李逍亲自去前线为大唐帝国厮杀,李逍是不肯的,那太危险了。但呆在后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李逍也愿意为大唐帝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此时,薛仁贵带着程伯献薛楚玉他们应当已经登陆百济了吧,一场全面的东征之战应当打响了。
征辽,这也是一场巨大的对外战役,隋唐几代皇帝对辽用兵,甚至两位帝王亲征,许多人一直不明白,杨广征辽都征亡国了,为何英明的李世民还要亲征高句丽呢?
皆因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强大威胁,甚至不亚于北方草原的突厥人。草原游牧民族是旋兴旋灭,各部落交替不休,但东北的高句丽人却历经了好几百年,实力越来越强大,不断的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