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胖狐狸

逍遥小地主 木子蓝色 3542 字 9个月前

念叨着长孙无忌的扶保之功,李治便当即下旨,拜太师长孙无忌为河南府尹、东都留守,令镇守东都洛阳,增赵国公实食邑三百户,并前食实封共一千六百户。

拜于志宁为太原府尹、北都留守,加太子太师,进封燕国公,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

又以韩瑗为太子太傅,进颍川郡公,增食邑三百,通前共实食封八百户。

老臣识趣,李治也大方了一把。

每人赏了三百户实封食邑,还各给了几个荣衔。

太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这些衔虽尊,但毕竟不过是荣衔,不视事无实际职权。而河南尹、洛阳留守和太原尹、北都留守,其实也是遥领,并不用他们去实际任职。

这也算是李治对他们扶立保驾之功的酬谢了。

屏风之后,武氏听到皇帝的御封,眉头紧皱。她并不相信长孙无忌几人有那么识趣,她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本来不管什么问题,先将计就计把三人踢出朝堂再说,可皇帝却还给三人如此高的荣衔。

长孙无忌三人又是三辞不许方受。

“臣长孙无忌有本上奏!”

长孙无忌再次上奏。

“太师有事直言。”李治心情很好,以后在朝堂上就看不到长孙无忌这张胖脸了,也看不到于志宁那张苦瓜脸了,还有韩瑗那张黑脸,通通都不用看了。

长孙无忌缓缓出言,“臣奏请陛下赫褚遂良之罪,褚遂良年老体弱,岭南瘴厉之地,还请陛下念其往日之功劳辛苦,赫其过错,让他致仕还乡。”

李治一听提到褚遂良,先是有点警觉。

等听说是让赦免其过错,放褚遂良回京后,又不由的心头一松。褚遂良刚被他又贬为桂州都督,桂州都督虽说是贬官岭南,可桂州却是一个要地,桂州都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

若是长孙无忌出面要求让褚遂良回老家,倒是不错的。

让褚遂良回家养老,总比他还继续当官好,哪怕是个岭南的都督,那也得提防。

“允,进褚遂良太子太保、周国公,加实食邑三百,通前八百户。”

“臣韩瑗有本上奏!”

长孙无忌说完,韩瑗又出来了。

李治眉头微皱,不过沉吟一下还是点头,“韩卿请说。”

“臣斗胆请陛下赦免薛万彻、执失思力、房遗直之罪,允其还朝。”

意料之外,又是一个意料之外。

薛万彻、执失思力、房遗直,那都是之前房遗爱谋反案里的谋逆之臣,他们和李道宗、李恪等本都是判了死罪,结果后来李恪免死,李道宗近日又起复,没想到,现在韩瑗这个当初亲自审理此谋逆案的人,却又提出要把这几人赦免回朝。

当初若不是后来因李恪之事,李治心有不忍,本来薛万彻这些人都被杀了的,事后没杀,但都流放岭南,除籍为民了。

“陛下,薛万彻、执失思力等皆为本朝名将,如今四海未靖,诸藩不服,正是朝廷用人之时,请陛下念在他们以往功劳,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房遗直是梁国公房玄龄之子,功勋之后,请陛下怜悯。”

武氏在屏风后已经渐渐听出点味道来了。

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三人主动请辞,可却也是有条件的。他们留下了来济在朝继续为相,然后又给薛万彻、执失思力、房遗直等翻案。

为何要为当初他们一手打翻的这些人翻案?

武氏觉得长孙无忌他们肯定所图甚远,虽一时还搞不清楚,但肯定不简单。

她咳嗽了两声,想提醒皇帝莫要答应长孙无忌他们。

可这个时候的李治却想到另一边去了。

当初那个案子是长孙无忌主张,他也默认过的。但事过境迁,李治觉得已经无所谓了,如今他皇位稳固,大权得掌,就连长孙无忌都主动请辞致仕了,又岂还会担心薛万彻等人?

要不然,他也不会赦李恪,召回李道宗了。

“可!”

李治终于出声同意。

武氏在后面急的跺脚,气的凤眉倒竖。

达成目的的长孙无忌三人终于退下,不再说话。

李治也长松口气,三位元老终于退下了。

殿中,御史大夫宇文节站在那里愣神。

他看看皇帝,看看长孙无忌,知道自己错失了一个最好的报仇机会。本来今天能置长孙无忌于死地,可长孙无忌居然提前一步主动请辞。

现在,长孙无忌他们全身而退,他再无机会报仇了。

心里有些黯然,甚至有些索然无味。

殿中君臣,此时或许唯有李逍是最明白长孙无忌今日的一举一动的。

从主动请辞,到为褚遂良、薛万彻他们平反,这是一步很大的棋子。

薛万彻和执失思力都是驸马,两人自然也是关陇贵族的一员,这两员都是悍将,若他们回朝,重新使用,依然是有机会统带大军的。

若加上已经还朝的李道宗,那么关陇集团一派,虽然长孙无忌他们退出朝堂,可是李道宗又将接过大棒,重新团结关陇集团。

李道宗入中枢,再又有薛万彻、执失思力这样的名将还朝,那么在军方,就不再是李绩和程咬金这等山东新贵们独掌军权了。

至于为房遗直平反,则算是长孙无忌他们走前顺便卖个人情。房遗直是房玄龄的长子,房玄龄为相几十年,朝野故吏亲朋遍天下,这个人情总不会白卖的。

李治继位后,最大的两场政治斗争以一种奇妙的发展结束了。

房遗爱谋反案,除了死去的几个宗室亲王和几个小角色,大半被牵连打倒的人又被平反了。

而本来极为紧张,形势一触即发的元老派和皇帝的斗争,也以元老派的主动投降告终。

皇帝李治觉得心神舒畅,一直压在心头的几座大山一扫而光。

李逍坐在殿中,则是在想,历史又一次改变了。而这一次,究竟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呢?

长孙无忌究竟是听了自己昨日那番话才有了今天的决定,还是说,大唐的历史早在不经意间,就偏向了某条岔道?

抬头,却正好看到长孙无忌回头向他望来,还向他微微一笑。

这个胖狐狸,似乎笑的还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