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团购

逍遥小地主 木子蓝色 2296 字 9个月前

要赚钱,有的是办法。

就比如眼下,药酒医馆饭店那边赚来的钱,反正放着也是放着,买田置地也不是说买就能买的到的,而且没点爵位名望,买地都是有限制的。

这年头也没有什么更好的理财方式,连寺庙都搞质库,也就是抵押借贷。既没股票也没债券,更不会有什么p2p、资金盘等割韭菜的玩意。

有钱了除了放贷,那就是买地了,要么就是享受了。

连银行都还没有的年代,人们有钱都是存放在家里,钱多点就挖坑埋起来。

这种方式,李逍看的心疼啊,现金为王啊,你有现金居然还埋起来而不是钱生钱,这不是太愚蠢是什么。

当然,如今是中古时代,是大唐王朝,对一个不是名门世族,不是勋戚官宦之家来说,大搞放贷、经商这些,也是不妥的。

那些生意赚的钱,最好的办法还是再投入到农业这块来,这是相对保险和安全的,可以避免杀猪。

但买田买地不容易,买牛还是相对方便一些的。

一边发展点合作养殖,一边搞管理承包,李逍觉得是个路子。

这也算是变相的唐代洗钱,能够让李家通过生意赚来的钱更安全。

杨先生觉得一出手就是一千头牛,太过仓促了点。

“要不先买个几十头百来头试试看再说?”

“这个路子是好的,既然知道是好的,就没必要畏手畏脚。钱还差点没关系,反正现在这几处生意每日进项不少,可以继续转过来。一千头牛不过三千五百贯而已,倒是这牛,我担心一下子买不到这么多。”

一千头耕牛,就算是到长安去买,估计也算是顶级大单了。

他记得程咬金家里在陇右那边关系很强,听说从陇右入关的牛马,基本上都有程家的影子。

也许自己去找下程老五,估计他能帮个忙。弄不好,还能搞个团购优惠价呢。

李逍是个行动派,想到就做。

酒坊、医馆、饭店,还有药酒铺几块帐上的现金除了留下少部份用做运转,其余的都被李逍抽了出来。

几处的掌柜都亲自带着伙计押着钱回来,一箱箱的钱搬进庄院大厅,摆在地上。

杨先生和赵大夫清点,婉娘和李贞则分别记账。

李逍这几天有点上火,正喝着自己泡的鱼腥草加金银花泡制的凉茶,这两种草药加了点甘草和蔗糖,喝起来又清凉又甜,不比王老吉加多宝差。

“想不到这么多钱。”

家里伙计们忙着把一箱箱钱倒出来,重新清点。每一千枚铜钱重新串上一串新绳,然后码好。

串好的铜钱黄澄澄,码起来堆的跟个小山一样。

赵先生也惊叹不已,去年他们连一串钱都没有,平日吃喝都成问题,整日被逼债,愁的不得了。

而如今,这钱已经能堆成小山。

这还仅是李家的副业,毕竟李家是正经地主,农才是他们的身份。

“最近生意越来越好了。”李逍惊叹之余,倒是很快平静下来。虽然一堆堆的铜钱看起来相当壮观,但其实真说起来也不算多的。

一千枚铜钱一大串,足足六斤四两,但那也不过一贯钱,得好几串钱才能买的起一头牛。

对于后世用惯了银行卡,甚至是手机支付的人来说,钱其实都成了一串数字符号,直观的印象极少了。平日里用现金本就少,大额支付更不会有谁背上一大捆钱,买房买车几十万上百万,也都是银行转账,输一串数字而已。

“这里大概有多少?”

“将近两千贯,应当没错。”赵大夫对了眼账本。如今李家,赵先生既是医馆掌柜,又是李家外院的管家,而杨先生则是书院的山长,兼着外院的账房。两人各有分工,钱这一块,基本上是杨先生管账,赵先生管事。

内院的婉娘和李贞,则相当于内管事和内帐户,相当于出纳、保管。

李家的钱物都要经过赵大夫和杨先生,但最后进出库房都要经过婉娘和李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