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千恩万谢的又磕了好多个头,额头都磕青了,好不容易才把他拉了起来,抹着眼泪拿着赏钱退下了。
·······
李家的新年赏,人人满意,个个高兴,大家都千恩万谢的。
年夜饭,更是个个吃的满嘴流油,兴高彩烈。
饭后,大彪带着几个年轻人在院里烧起一堆大火,然后一根根的竹子往里扔。
月亮升起来,满天的星星。
竹竿不时的爆响,一声震一声。
每一次爆竹响起,都伴随着大家的一声声欢呼。
爆竹声声除旧岁,永徽四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正式到来。
大家的眼里,都是喜悦和期盼,明年肯定会更加的美好。
李逍和婉娘都搬了把椅子坐在正房前厅门口,身上披着毯子,看着院里的人们在载歌载晚,也非常的开心。
“明年,挖好的塘里全养上鱼,咱家的地也让佃户们都种上辣椒。”
“地里都种辣椒不种粮食了?到时怎么交皇粮呢?”
李逍对婉娘的担忧一点不担心,“虽然咱们家的地早就佃出去了,但我可以跟佃户们签个契约,只要他们种我们的辣椒,那我们替他们出朝廷的皇粮,另外每亩再给他们多少工钱,然后按辣椒的产量,我们按比例给他们提成奖励。”
“你不用担心,辣椒是个好东西啊,只要宣传的好,肯定能卖到好价钱,到时不愁卖不出去的。佃户们种辣椒肯定也不会亏,我们赚了钱再买些粮食替他们交公粮,一点也不亏,咱们赚钱同时,还能带着自家的佃户也赚钱,双赢。”
“万一辣椒不受欢迎,卖不出去怎么办?我觉得还是慢慢来,别急。咱们明年啊,还是先把药酒坊和医馆、饭馆先经营好。”婉娘比较保守。
“放心吧,听我的没错。”李逍自信十足。
李逍发钱发的痛快,院里人领赏也领的高兴。
马棚的老王从李逍手里接过这份厚厚的年赏的时候,惊讶、兴奋,溢于言表。托盘里是串的整齐的一串大钱,整整一百文。旁边还有一整套的新衣裳,虽是麻布袍,可是有外袍还有中衣、袜子,还有一双崭新的布鞋。
他摸了摸那件袍子,发现居然还是件夹丝绵的夹袄袍。
“还有两斗粮食。”李逍提醒有些失神的老王。
“哦哦哦。”老王连忙把那两斗粮食也提到脚下。
“这本子上按个手印。”李逍旁边的李贞把一本册子推到老王面前,按李家的规矩,领了赏,就得按手印,这个得本人亲自按。平时领月钱拿赏,也都是这套规矩,老王倒是早已经习惯了,大拇指在印盒里一摁,然后顺着李贞指的地方,重重的按下一个红指印。
“好了。”李贞脆脆的道。
老王心里松了口气,丰厚的赏钱终于到手了。
看着脚下的这些东西,老王的眼泪止不住的突然就流了下来。打小就卖身为奴,这么多年了,还从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主家。
不说平日里一天两餐顿顿有干的,甚至中间还有一顿稀的吃,等于一天是三餐。更别说,住的地方也好,每季还给做套新衣,月月还有月钱,这钱还不低。
平时有个头痛脑热的不但能请到假休息,主家甚至还让赵大夫帮忙问诊开眼,分文都不收他们的。
这样的主家别说以前没经历过,就是听也没听说过啊。以前李逍的父亲李大善人待下人也好,可也没好到这份上啊。
“郎君,我老王给你跪下。”
矮小的老王一辈子跟牛马为伴,平时也不怎么会说话,这个时候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但人得有感恩之心,主角待他好,他心里明白。
“老王,快起来,你在李家也几十年了,辛苦了一辈子,平时做事认真,家里的牛马你伺候的极好,这些赏钱是你应得的。”
李逍连忙起身扶起老王。
一家好的企业得讲究一个企业文化,企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