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这样的情况,李二微微颔首,说道:“其他人也是这般看法么?”
大臣们齐声说道:“臣等附议。”
李二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诸位便议一议这受降的人选吧,该派谁去比较合适呢?”
大臣们沉默了一阵,杜如晦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认为并不需要单独再派人去受降,那样必然又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倒不如就任命代州都督张宝相为受降的主事人,这样只用派信使赶过去传达陛下的旨意就是了,不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李二皱了皱眉毛,说道:“杜卿此语倒是颇有道理,只是那阿史那社尔毕竟有着可汗之位在,这么做会不会显得有些失礼?”
杜如晦摇了摇头,说道:“无妨,陛下,以臣之见,那阿史那社尔虽然有着可汗之名,但是现在不过是丧家之犬罢了,以张都督为受降的主事人并没有什么,相信阿史那社尔他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怨言的。”
李二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同意了杜如晦的意见,派遣红翎信使去传达让张宝相受降的主事人,并不另选大臣前去,至于给阿史那社尔一个什么样的封号自然会有礼部的人去商议,就不在大朝会上讨论了,毕竟此事很复杂,若真的要在这里讨论,只怕今日大朝会就只能商议这件事情了。
此事暂时告一段落,李二微微把身子往后靠了一些,让自己坐的更舒服一些,然后缓缓说道:“第一件事情已经商议完了,那就来说说这第二件事情吧,阿史那社尔投降了大唐之后,如今这西突厥再次恢复成了之前的局面,三个可汗争斗不休,按照之前商议的,我们本来是打算要扶持这阿史那社尔的,可惜阿史那社尔现在却是被赶了出来,所以朕想要问一问诸卿,现在我们该如何办,是继续隔岸观火,还是从这剩下的三个可汗里再找一位可汗来扶持他争夺西突厥的大可汗之位呢?诸位好好地想一想,再做回答。”
长安城里的风波缓缓平息,这件事情说到底也是不怎么关老百姓的事情,谈论几天之后也就没有兴趣,而就在这个时候,张宝相的奏折终于是送到了长安,呈到了李二的桌案上。
李二看了张宝相的奏折,并没有直接召集大臣前来议事,明日就是大朝会了,正好就在大朝会上商议此事吧。
这么决定了,李二便把奏折放到了桌案之上,转身离开了太极殿。
翌日,今日是大朝会,所以文武官员早早地就聚在了皇城前,由于距离大朝会开始的时候还有一段时间,所以这些官员都是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
房玄龄笼着袖子站在一边,眼睛微眯,对着站在旁边的杜如晦说道:“克明啊,边境的事情你也该知道了吧,今日的大朝会主要就是要商议此事了,不知道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杜如晦埝了捻胡须,低声说道:“说到底无非也就是一个降将而已,若非是他的身份有些特殊,根本没有必要拿到大朝会来商议,按照以前处理降将的方法就是了,该分化的分化,该安插的安插,老夫现在在想的却是西突厥的内乱。”
房玄龄点了点头,说道:“说的也是,本来我们是打算扶持这阿史那社尔的,可谁知道他会突然去打薛延陀,结果不仅没有把薛延陀给打下来,反而是把自己的领地给赔了进去,成了丧家之犬,只能来大唐摇尾乞怜,而如此一来,西突厥却是再次变回了之前三个可汗互相争斗的局面了,克明是想要在这之中做文章?”
杜如晦微微颔首,说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处理得好了,我们便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西突厥的问题,说到底,这些围绕在我大唐四周的强敌迟早也是要除掉的,而若是能够省一些力气,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房玄龄微微点头,说道:“克明说的是,那待会儿老夫就要好好听一听克明的高见了。”
杜如晦淡淡地笑了笑,没有再说话,只是转头看着站在武将行列里的一个年轻人,眉头微皱,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