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202 自求多福

唐朝悍爹 贴身大叔 2271 字 10个月前

看老爷子那副表情,高升都知道老爷子打的什么主意,不过他也有应对的办法。

这个教训必须让高家兄嫂一辈子也忘不了,没有血的教训,就没有血的记忆。

当初老爷子、老太太离家,在家中存了不少粮,都是二老一把汗水、一把泪水积累起来的,这些存粮足够高家兄嫂吃喝到明年秋收。

高升决定自己去江南道的这段时间里,高家兄嫂就吃存粮也饿不死,至于高家兄嫂的今后,那就等他从江南道回来再说。

虽然相互不对付,毕竟血浓于水,最低限度,他都不可能看着这几个混账饿死。

若是他一去数年,那就说明天要亡高家兄嫂,他也爱莫能助。

一群庄户知道官府要收高家兄嫂的地,纷纷跟着吴县丞和差役们去瞧热闹,几乎人人带着喜色,高家兄嫂在下河村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还真应了“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

高升是没兴趣去看高家兄嫂的惨状,懒得去看。

而老爷子是不忍心去看,由高升搀扶着返回高府。

高悦小孩子好奇,可是她看到老爹和阿翁都不去瞧热闹,也不敢闹着要求。

对于高家兄嫂这些大伯、二伯、大娘、二娘,堂哥什么的,她是一点感情都没有,高家兄嫂和三个小屁孩要倒霉,她心里还欢喜得紧呢。

也亏得高悦是个收养的公主,李治也比较好说话,否则出入都是奴婢侍卫成对,那可真是够热闹、够约束的。

似乎李治也不想泯灭高悦纯真的性子,所以也没有安排侍卫、奴婢之流在高悦身边使唤。

其实高悦被李治敕封为永安公主,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只有一个封号以及一块能自由出入皇宫、比较特殊的一块鱼符,以及一堆绫罗绸缎,连封邑什么的实质性好处都没有。

高升不止一次在心里暗自腹议,这皇帝老儿也够抠门的,自己女儿啥好处捞不着,白成为皇帝老儿的养女了……

“某还有差事,需去寻高家大郎高平、二郎高成二人,将二人霸占高老爷子的八十亩地一并交给县男处理,因此县男盛情,某感激在心,来日再拜访县男不迟。”

没想到吴县丞一脸作难,不仅回绝了高升的邀请,还说了让人惊掉下巴的话。

高升心里头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将高家兄嫂的土地划归他的名下,当初他还以为是李治的一句戏言,数月没见动静,他本来忘记淡忘。

没想到李治居然做了数,而且在他动身去江南道之前,让这句戏言成了真。

哪怕是鸡毛蒜皮的事情,皇帝老儿都记着,高升这回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君无戏言。

他也不由得冷汗连连,李治的举动,很有点杀鸡给猴看的嫌疑。

虽然他没得罪过李治,似乎也有不少次欺瞒。

李治用这事来告诉他,皇帝老儿的记性,很强很强,自求多福吧。

“哎呦,吴县丞,可不能剥夺了老汉那两个不孝儿的地啊!”

老爷子反应过来,慌忙上前阻拦吴县丞领人找高家兄嫂的麻烦,若不是高升在后急忙搀扶了老爷子一把,这老头会当场给吴县丞跪下。

这可不是开玩笑,若官府将高家兄嫂的地划归高升名下,没了地,高家兄嫂指不定就饿死了。

“高老爷子,这高平、高成二人所占的地已划归下河县男,某奉户部严令行事,此事万不可通融,还请老爷子莫在求我了。”

吴县丞也是一叹,本是一家人,闹成这样,他也是爱莫能助。

其实吴县丞心里自然是认为高升这个勋贵,到户部走了关系,才会让户部的上官直接出据官文,让县府今日内必须将高家兄嫂的地,划归到下河县男名下。

如此夺人生计的手段,吴县丞对高升这个下河县男心中大是不满。

他又哪里知道高升的前事,若没有皇帝老儿插这么一手,高升连理会高家兄嫂的力气都没有。

此刻吴县丞领着差役要去收高家兄嫂的地,高升面无表情,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事情一般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