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201 赐田五百亩

唐朝悍爹 贴身大叔 2298 字 10个月前

若非这老头是他老爹,高升真想上前就捶一顿,他好歹是皇帝老儿敕封的从五品上,食邑三百户、赐田五百亩的下河县男,下河村一百多庄户的新东家,当着在场围观庄户,这老头居然骂他败家玩意儿,还有没有尊卑、王法了,下河县男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果然,周围在瞧热闹的下河村庄户纷纷窃笑,似乎已经对老爷子怼高升已经见怪不怪了。

老爷子气汹汹的对县丞道:“吴县丞,莫听这败家玩意儿的,下河村里的好地就在这儿,你得给老汉量五百亩出来,我儿好歹是勋贵,赐田咋能马虎?”

吴县丞哭笑不得,心道,你这老头不就是仗了自家儿子的势么,居然还骂自家儿子“败家玩意儿”?

高升发作不得,心里默念孝经,免得自己忍不住,捶这老爷子一顿。

虽然老爷子是他便宜老爹,白来的,但总是爹,坑爹的事情他不做,爹坑儿子的事情,他也只能忍了。

见高升默不作声,老爷子更嘚瑟了,用满是泥巴的大手,拽住县丞就往好地里拖。

得,就由这宁死不吃亏、见了好地如同见了的老头,折腾五百亩赐田去,高升不关了。

有这老头在,下河村哪里的地最肥,都会成为高家的赐田,没有丝毫意外。

好不容易将下河村五百亩最好的肥地变成了下河县男的赐田,而后在地契上画押签字按手印,高升这才与吴县丞说得上话。

“吴县丞,操劳半日,不若到高家小息片刻?”高升作揖,主动邀请。

在他知道的规矩里,县丞这种坐堂管理的官儿,能亲自带队跑到下河村来给他测量赐田,那是他这个下河县男是个勋贵,干系重大。

加上不是开春丈量赐田,而是冬季就丈量,说明高层有压力下来,吴县丞不得不亲自督办。

想想也是,明日高升就要走了,若他的赐田这个时候还没下来,到了开春,他已经身在江南道了,这赐田恐怕又要耽误一段时间。

这是让他走得安心,谁的主意不用猜测,除了李治,没有别人……

一应事务皆了,高升回到下河村,正是日中午后的时辰。

一入家门就感觉到了不一样。

往常只要他回到家门,管家孙有福就急忙迎上来服侍,而今天孙有福却没有迎出来。

进入家门更是奇怪,老爷子和家中奴婢皆不在家,连高悦都不见踪影。

只有老太太在家,见到他返回,带着一脸喜色,蹒跚的迎上来。

“娃儿,大喜啊!”

“大喜?”高升纳闷,不知道喜从何来。

老太太喜滋滋的道:“府里来了官员,说是奉命给咱家量赐田嘞,你又不在家,你阿耶领着家里婢子一起是帮忙,连丫丫都跟了去瞧热闹,要不是怕家里没人,你回来都没个人应门,阿娘也去瞧瞧咱家这天大的喜事。”

敕封下河县男,食邑三百户、赐田五百亩,这些勋爵的封赏一直没动静,本想开春官府才会来人,没想到在今日就有官员开始量赐田。

唐朝人少地多,而这地不一定是田地,所以勋贵的赐田也是地为主,想要种庄稼,只能勋贵雇人开垦。

五百亩赐田,高升觉得可有可无。

不过十八辈祖宗都是田舍汉的老爷子和老太太激动啊,这年月还有什么比地更能让田舍汉满意?

地就意味着可以种庄稼,种庄稼就有粮食,名以食为天,粮食在老爷子、老太太心中绝对是占第一位的。

加上唐朝初期,各种天灾层出不穷,粮食产量低,粮食售价一直居高不下。

若不是贞观十三年官府设立常平仓,在粮食供应充足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粮食,粮食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粮价的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以此控制粮价。

上下河村紧挨着长安都城,天子脚下,官府不敢懈怠,狠命抓物价,粮价还算持平,若是偏远地区,粮食价还得往上波动。

粮食,不论是哪朝哪代都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