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现在市面上雕版印刷的书非常昂贵,就这样一本《西游志》只算雕版,不算墨与纸张装订,没有二三十贯钱根本下不来。
李治邹眉,别说美猴王的故事现在是口授,而《西游志》这本书,对于博览群书的他相信,天下仅此一本。
于是,带着心中的疑问,他问换好新棉袄正治疗淤青的高悦,道:“丫丫,这本《西游志》是你阿耶给你买的?”
高悦不明所以,很爽快的答道:“不是买的,是阿耶给丫丫单独印的。”
李治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自己印的,难道高升识字?
也只有这样,《西游志》上的字,才会如此歪歪斜斜,连个初学者都不如。
李治心怀着更大的疑惑,道:“丫丫的阿耶会识字?”
高悦完全没听出他话语中的激动,天真的回道:“我阿耶识字啊,田婶家那么多书,我阿耶都看完了呢,还与丫丫说上面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都有何书?”李治来了兴趣,问题层出不巧。
当初决定带高悦回宫,绝对是他最正确的选择,否则,他哪里知道这田舍汉瞒得他好苦,就为一个没文化,一直不敢让高升做官。
就是这字,实在是差了点,不,是差到反胃的程度。
“好多好多书,阿耶都不跟我说书名,丫丫怎会记得?”
高悦翻翻白眼,这个皇帝伯伯的问题也忒多了点,真像老爹嘴里的十万个为什么?
李治有些失落了,当然,现在他心中还有更大的疑问没问高悦。
“丫丫,这书真是你阿耶自己印的?”
高悦有些不耐,回道:“当然了,丫丫阿耶可能了,不似皇帝伯伯,什么都不懂,丫丫阿耶自己捏泥巴字,而后印书。”
……
李治心叹,也许是他对高悦的感情,是寄托了童年玩伴的真挚感情,太过微妙,让高悦觉得他根本就不像个皇帝。
这样也好,这种关系更让他心中欢喜。
自从成为太子,最后登基,儿时的玩伴,包括一向爱屋及乌特别关照的堂妹李明月,也与他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
倒是高悦这小丫头,一直拿他当个正常人看待,没将他当成大唐的主宰,让他寻回了当年身为晋王的点点滴滴,这种感觉有些奇妙。
若高悦是个成年人,了解皇帝与常人的差距,或许那份真挚的感情就没有了。
有的反而是因为身份的差距,而产生的隔阂。
李治看着高悦纯净的双眼,眼中闪过一丝愧疚,却说了一句让武昭仪吓了一跳的话。
“其实伯伯骗了丫丫,伯伯不叫王晋,叫李治,丫丫若是喜欢可以叫朕,皇帝伯伯。”
一个主宰大唐的皇帝,居然主动向一个四岁多的小女孩认错,而且态度诚恳,这是哪还像一个皇帝该做的事?
旁边的武昭仪除了心惊,心中更是明白,小小年纪的高悦,只要李治在位,前途不可限量,或许能决定她将来能不能成为后宫之主的关键。
武昭仪心中闪过千般念头,只在心中决定了一件事,李治将高悦放在她的寝宫里居住,从另一层面来说,那是上天对她的恩赐,她必须抓牢这个机会。
武昭仪心思反应快,急忙道:“来人,快去拿一套新棉袄来,给丫丫换上,顺便叫太医过来给丫丫看看淤青。”
殿外宫女慌忙应了一声,急忙转身去准备新棉袄和通知太医去了。
高悦看着李治,良久之后,撅着的小嘴终于平复,道:“丫丫原谅皇帝伯伯了。”
李治有些傻眼,心中好笑,却问道:“朕不是骗了丫丫么,为何丫丫突然原谅朕?”
高悦气哼哼道:“是啊,阿耶说过,做错事的人,如果是真诚道歉了,就该原谅呢。”
李治莞尔,他愣是没想到,高升这谎话连篇的家伙,居然三观如此正常的教育女儿。
最重要的是,他喜欢“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句话,他料想这句话出自高升的手笔。
本来因高升狡猾的为人而不耻的李治,反而在高悦的教育问题上,对高升这厮反而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