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香皂是用来供给有钱人家的,自然是越贵越好,两者不能混淆。
寻常百姓买个肥皂最多洗洗衣衫,让他们买香皂根本不可能,没有性价比,香皂由于添加了香料,成本高,也不可能卖出平民价格。
记忆中,在八十年代早期,寻常人家多是用几毛钱的肥皂,哪里用得起香皂?
所以肥皂要上市,香皂也要上市,面对不同的客户,创造不同的价值。
高升一番解说,李明月明白了,更了解了其中商机,她能在郑王府第二代中出类拔萃,靠的就是当机立断的能力。
“二一添作五,你只负责制作这香皂和肥皂,郑王府负责贩卖、运送以及制作原料。”
高升就知道会这样,一口回绝:“三七开,郑王府三,我七。”
李明月邹眉,道:“五五开,运输和成本,郑王府投入的还有数家商铺,还有一堆伙计要养活……”
她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对于五五开,李明月咬定青山不放松,连高升都觉得她有点市侩。
“四六咯,制作这香皂和肥皂也不容易啊。”高升一脸的苦相,其实香皂和肥皂制作过程一点都不复杂,熬时间而已。
“双方五五开,否则郑王府不做这生意也罢。”李明月绝对不松嘴,都开始明着要挟不做了。
她也看出来了,也只有郑王府才能给高升最大的利益,而且与郑王府合作,有利于高升获利。
虽说郑王府自从郑王李元懿告老,几个儿子不顶事,在朝堂上没什么实权人物,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郑王府插手的生意,敢截胡闹事者,凤毛菱角。
“五五开就五五开,不过郑王府得帮我寻找一物,而且要多少提供多少。”高升想了想,提了个要求,妥协了。
若不是为了这个物品,他还真不准备这样早就抛出肥皂和香皂,也只有利用郑王府的关系,他才能迅速的得到他想要的。
“你且道来是何物,只要郑王府力所能及,定给你寻来?”
李明月微微一怔,她就怕高升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四岁的高悦蒙学,在上河村周边又称为街头巷尾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这也难怪,一个女娃,还是一个四岁的女娃蒙学,在现代都会引起不小的波澜,何况这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
返回下河村后,得到高悦也成功蒙学的消息,田氏虽然吃惊,却也没问原因,高升父女给她的惊喜太多,她也习以为常了,急忙开始给高悦准备蒙学的物品。
待到高悦和张石出去玩耍之后,高升拿着从村学花费了五十文买的书卷,仔细端详起来。
这本书卷就是村学的教材,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太贵了。
如果他没记错,这个年代活字印刷没被发明出来,雕版印刷成本高,加上纸张成本,书卷的费用自然高昂。
生活中的大小琐事,虽鸡毛蒜皮,可也给他发家致富提供了思路。
正好,村后就有胶泥,他决定自己来试验一下,或许会折腾出活字印刷。
凡事都要试了才知道。
想到这个时期的读书人,一座金山出现在他的面前。
新房督建有田氏在张罗,咸水的提炼又有张大柱在监督,由十多个部曲日夜炼制,运输贩卖又有郑王府出面,诸事稳妥,根本就不需要他监管。
这就让他可以腾出时间来实现心中所想,回到下河村后,他就从村外带回来一块胶泥,和水做成方条,用小刀刚刻好字,正寻思着建个炉子来烧制,将胶泥烧成陶,就在这时,李明月领着小翠和部曲已出现在了他面前。
二人寒暄过后,李明月看了一眼他丢在一旁的胶泥条,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我且问你,三字经从何而来?”
高升微微一笑,应付这种问题实在是不用经大脑,道:“那是数年前……”
李明月一脸的鄙夷,直接抢断他的话,似乎早就知道他要说什么,啐道:“不要再拿游方老道来说事,这事儿别人信,我可不信。”
高升拱手,道:“小娘子慧眼如炬,佩服、佩服。”
李明月白他一眼,她是慧质兰心的人儿,既然高升什么事情都往游方老道身上扯,很明显这种回答说服不了她,她也不相信。
既然高升要胡扯,和之前的三首诗一样,她将三字经也归为高升所作。
就在这时,和张石出去玩耍的高悦在村口已经看见了李明月的马车队,急忙跑回家里,不由分说,叫了一声“小姐姐”就窜入李明月的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