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悦道了一声“不敢欺瞒夫子”,便开始按照高升的教授内容背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学堂内,只有她奶声奶气的声音在背诵着三字经,而且这是为了适应大唐而改良的三字经。
高升把三字经涉及唐朝,和唐朝之后的部分全部删除,将三字经这首后世用来启蒙教育的经文给了女儿。
高悦依托超群的记忆力,将这首改良版的三字经,记得一字不差。
为了让高悦顺利蒙学,高升只能拼着剽窃的恶名,也要让女儿满足的愿望。
夫子差点给自己的口水噎死,不得了,高悦嘴里的三字经不仅是启蒙教学的好经,而且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用来启蒙教学再合适不过。
这三字经到底是那个怪才写的,太牛逼了?
等到高悦的三字经一念完,夫子就叹道:“此奈神童也,当可蒙学,此经亦是启蒙经典,好经,妙也!”
叹罢,夫子带着一副饥渴的神色,急忙从软塌上起身,走过来亲手把高悦扶起,和颜悦色的问道:“高悦,此经乃谁人所授?”
在场的家长一看夫子的举动,就算听不出三字经有多好,也纷纷猜到高家三郎这个女儿,怕是要得到夫子的特别关照了。
高悦实话实说,道:“阿耶告诉我的。”
夫子又是一愣,扭头就往那堆家长人群里看了数眼,对高悦又道:“告诉夫子,你阿耶可在场?”
高悦点点头,又听夫子兴奋道:“且带夫子去寻你阿耶,可好?”
高悦牵着夫子的手,直接来到家长人堆前,冲着高升就道:“阿耶,夫子要见你嘞。”
高升笑着上前,拜见了夫子。
夫子见高升农人装扮,料他不是三字经作者,作揖便问道:“这三字经你是何处听来,还望郎君告知?”
高升还了一礼,一本正经的对夫子说道:“那是数年前,某正在院中纳凉,一游方老道路过,讨了口水喝……”
又是游方老道,这借口似乎有些苍白……
“高悦,上前来。”
夫子看到高悦的名册,上书名字生辰,眉头都皱了。
才四岁,开什么玩笑,古往今来,这么小的孩童能蒙学屈指可数。
在夫子读过的史册典籍中,只有战国时期秦国的甘罗,也和高悦这般年纪蒙学,随后便拜入秦国权臣吕不韦门下,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而后功封上卿。
待到夫子抬头,看着一小童穿着丝制襦裙,先是回头向家长人堆中看了一眼,而后端端正正步上前来,差点休克过去。
居然是个女娃!
围观的家长更是人人傻眼,眼睁如铜铃,一脸的不可置信。
高家兄嫂几人仿佛中了定身术,一个个似乎吞了死蛇癞蛤蟆,目瞪口呆的看着高悦步出孩童队伍,来到夫子对面,盈盈一礼后端正的坐下。
原来不是高升蒙学,而是高悦蒙学。
高升居然舍得让女娃蒙学,这也太颠覆他们的认知了。
夫子瞪着一双死鱼眼,死死的瞪着高悦,似乎要看出花来,完全忘记了问话。
周围人亦和夫子的情况一样,一个个呆若木鸡的看着高悦。
许久不见夫子问话,高悦年龄小,心性自然耐不住,奶声奶气的唤道:“夫子……”
这声清脆的叫唤打破了堂中沉默,夫子老脸一红,轻咳一声,掩饰了自身的慌乱。
按照大唐律例以及别院给出的蒙学标准,都没有限制女娃蒙学,夫子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高悦年级太小,完全没到蒙学年龄,这才四岁就蒙学,太禽兽了!
夫子说话都带着哆嗦,还没从刚才的惊愕中适应过来:“高、高悦,你年岁太幼,还是长个几年再蒙学,可好?”
夫子拒绝高悦蒙学,早在高升的算计中,如果高悦是男童,夫子或许会给考较高悦的机会。
就因为高悦是女童,唐朝虽开放,但始终是重男轻女。
所以高升早就有了应对的法门,而且高悦为了应付秋收蒙学,而单独训练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