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数日不见高升上门讨要一贯钱,认为高升把这事儿忘却了,悬着的小心肝刚平复一些,带着自家儿郎来上河村村学报道蒙学,就遇上了高升。
高升在村学前众目睽睽之下,就讨要一贯,这让他们的心都跌到了深谷。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十里八乡的好多百姓都知道那日高升,与张屠夫闹得沸沸扬扬,都清楚一贯钱的前因后果。
乡下人淳朴,收了、分了钱的高家兄弟和媳妇,自然授人话柄。
此刻,高平等人哪有钱还?一贯钱早已变成他们孩儿蒙学的纳师礼。
高升看着高平冷笑,道:“兄长,亏你寒窗二十载,却连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道理都不懂。”
不待高平争辩反驳,他接着就冲着周围围观的百姓,抱拳大声道:“某乃下河村高升,那日在别院前,免费派送馒头,想必诸位父老乡亲有不少人认识在下,那日的情形诸位已见,那日某还给张官人的一贯钱,某该不该向哥嫂讨要回来?”
这个年代童养媳虽是普遍现象,但谁家过得去,会让自己的亲人骨肉与人做童养媳?
那日的情形诸多围观者都亲眼目睹,此刻高升的话音一落,纷纷指着高平一行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那一贯钱定要讨要回来,哪有如此恶毒的兄嫂,竟让兄弟的女儿做童养媳?”
“老汉这辈子还真没见过如此恶毒的大伯与大娘,竟让亲外甥女做人童养媳,拿了礼金却不认?”
“这高家老三到是仗义,当日说收市前给张官人一贯就给张官人一贯,但这哥嫂却是没心肝的恶毒之人,竟连自家兄弟也坑,不还钱天理岂能容他?”
“咱百姓谁家过得不是紧巴巴的,这高家兄嫂贪墨自家兄弟一贯,居然装作无事一般,若是俺,不还钱,定一锄头过去开了这般没心肝的脑袋。”
“……”
周围百姓恶言恶语,说什么都有,总归一句话,没见过这么恶毒的兄嫂……
二十多岁蒙学,不论哪个朝代都是异类,何况唐朝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多岁,在唐朝都是快入土的年纪了。
高升这个年龄快达到唐朝平均寿命了,还蒙学,让人当成笑话也不足为怪。
高升满脸笑容的看着高家大朗高平,二郎高成、大嫂刘氏、二嫂杨氏,及三个十一二的少年,完全没把周围的嘲讽当回事。
真是冤家路窄啊,没想到高家大郎、二郎都让孩子赶着最后一天蒙学。
最后一天蒙学是有好处的,前几日有钱纳师礼的,或者自家孩子优秀的,都会第一时间把自己孩子送来蒙学。
这样就算礼轻,孩子不优秀,几日招收学生而疲乏的夫子,也会得过且过。
比如田氏,儿子张石早就背下《孝经》、《论语》,而且一手毛笔字写得还似模似样,在附近蒙学的孩子中也算出类拔萃,所以第一时间把七岁的张石送来蒙学。
夫子一瞧,大喜,当即拍板收了。
这也说明,前几天家里殷实的,有出息的孩童早就报名,就剩下家里没钱,或者孩子愚笨的。
至于高家的第三代,大朗高平的儿子高文、高章,以及高成的儿子高英,属于什么货色,高升清楚得很。
这三小屁孩平日里上树掏鸟、下河摸鱼,西家顺两瓜果,东家欺负小孩,在高家仗着父母亦是无法无天,一言不合连老爷子和老太太也能怼着干,整个三混世魔王。
高悦看到这三个堂兄一脸凶悍冲着她挤眉弄眼,不由自主的想往后退,但高升的大手一把拖住她的背部,让她退无可退。
这种时候,岂能让女儿在凶悍面前露出怯意?
高升的大手轻拍女儿的后背,以示安抚,传递着温暖,让高悦有些慌乱的心思安定了些许,想到美猴王不畏强权勇斗天庭的情形,小牙一咬,眼中漏出坚毅,随着高升站在当场,迎着周围嘲弄的目光。
感受到女儿的心情变化,高升心怀大悦。
他的女儿,就是要是这个样,行得正坐得端,不偷不抢,何惧不善?
“呵呵,我要蒙学也未尝不可,说不上定那天我这被分家者,反而封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总比兄长屡试不中,反耗家中钱财无数,吸阿耶、阿娘的雪,二十年而一事无成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