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有田氏负责,一切都井井有条,反倒他成了闲人。
或许不能说是闲人,为了女儿高悦在村学蒙学的时候一鸣惊人,通过夫子的考核,高升完全是拼了。
第三日一早,他将高悦收拾得神清气爽,还用刚刚凝固的香皂给高悦洗漱一番,穿上新衣,高悦整个焕然一新,水灵灵的女娃,简直人见人爱。
当他牵着女儿高悦的小手从房内走出来,正在厅里忙着收拾早饭的田氏、张大柱看着高悦差点惊掉下巴。
闻着高悦身上淡淡的香皂味,田氏来了兴趣,恨不得将高悦揉进肉里来闻才好。
田氏抱着高悦,一边闻,一边感叹:“哎呦喂,丫丫真水灵,还有一股茴香的淡淡香味,真是爱煞婶娘了,多长个几年,不知道能勾走多少少年郎的魂啊。”
对于田氏的话,高悦一知半解,却坚定的在田氏的怀抱中说道:“多长个几年,丫丫要给阿耶捕野猪,做喷香的猪肉汤给阿耶吃。”
这句孩子话,惹得在场众人大笑,孩子就是孩子,吃过什么美食就老念着。
好闺女啊,念念不忘给他吃猪肉汤。
交代了张大柱夫妇一声,高升与女儿上路。
上河村的村学入学今日是最后一日,错过今日,高悦再想蒙学,只能等冬季的村学招生。
一路上高悦特别兴奋,一路叽叽喳喳的像只小鸟,高升怕她走得累了,就将他背在背上负重而走。
终于到了上河村,抵达了建于村旁的村学。
虽是村学,但教室的建筑极其考究,用上了砖木瓦结构,很多民房都不如。
主体教室不是寻常的草堂,只有学生玩耍,或者休息的地方才以草堂为主。
县学亦不过如此,上河村周边的老百姓有如此福利,实该感谢出资修建村学的李明月。
父女二人站在村学的大院前,正在感叹,却听身后一人阴阳怪气的道:“呦,这不是三郎与丫丫么?站在村学前头作甚,这是你们能来的地儿么?莫非最近发了横财,三郎年级如此大了,也想蒙学?”
高升一听声音就邹眉,在的周围人带着嘲讽的笑声中转身,看到了数张熟悉的面孔……
古代就没有鼓励女子读书的历史,但也不反对女子读书,唐朝也有不少才女,比如上官婉儿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唐朝时期活字印刷没被发明,雕版印刷成本高,加上纸张成本,能读得起书的人都是有钱人,普通人根本读不起书。
就算上河村的村学免费,纸张、书本、笔墨费用可的自己出,这些费用会压垮一个小康之家。
这也是田氏得了一贯钱之后,明确了一家跟着高升,让她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她才敢将张石送去村学蒙学。
若非如此,寻常老百姓谁有这钱送子女念书?
高家为了供养老大高平念书,老爷子和老太太一把年纪了不仅要种地,还得在农闲的时候编织簸箕、竹筐拿到村市贩卖补贴家用。
为了三个孙儿蒙学的费用,宁可答应用孙女换钱,如此荒唐的事情老爷子差点就同意,就连老太太也是默许的态度,就为念书出人头地。
这个时代想念书,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
好在唐朝开放,女子要蒙学,只要家庭足够支撑起价值不菲的费用,也没人反对。
高升此刻,已经完全能负担女儿的蒙学费用,只是高悦年级太幼,他有些担心高悦的安全。
“丫丫,为何要蒙学?”
高升这话一出口,就觉得自己真有当爹的潜质,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已然收不回来了。
与千万父母一样,就算他是个穿越客,还是喜当爹,他也在渐渐的融入当爹的角色,谁不想自己孩子出人头地牛逼哄哄?
就算念了一辈子书,一事无成,能增长见识,明白做人的道理,也未尝不可啊。
女子念书又如何?
他可没有女子就一定要在家相夫教子的封建思想,他只想给高悦最好的、最需要的,这才是一个现代人、一个父亲的正常思维。
他这种思想放在现代稀疏平常,但是在唐朝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只有天知道。
“丫丫蒙学念书,长大了要当好大好大的官,让阿耶跟着丫丫天天吃喷香的猪肉汤。”
高升听到女儿的回答,差点一头栽倒,小丫头当官只为喝猪头汤,他的三观已经给小丫头颠覆了。
唐朝是中华古代文明顶峰时期,文化思想也算开放,女子的地位也是少有的,所以有不少的女子当官,女官主要分内官和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