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柱虽然不知道高升要做什么营生,可是从小他对高升都是马首是瞻,又有田氏的支持,他觉得高升的营生就算不能发家致富,高升也一定不会坑了他。
当吃到外焦里嫩的煎馒头,张大柱更确定了心中的想法,高升做的馒头那么好吃,就算卖馒头那也是一门养家糊口的营生。
……
将高悦拜托给田氏之后,准备妥当的高升和张大柱,在清晨骄阳的沐浴下赶往上河村。
今日正好是上河村赶圩的日子,十里八乡老百姓,和附近村庄的货郎、工匠之流都会云集在上河村。
上河村顾名思义,和下河村一样,都是河畔的村庄,还是同一条河,只不过上河村在河的上游,下河村在下游。
上河村原来庄户已到三百多户,自从朝廷将上河村划归郑王食户范围,又带来了一百庄户。
现在的上河村,一共有五百多账户,在唐朝都赶上小县城的规模,属镇以上的级别了,若不是上河村属于郑王食户范围内,恐怕官府早就设镇来管辖。
村里有各式做小买卖的,还有铁匠、瓦匠诸多工匠云集,甚至还有酒肆、食庄这些消费娱乐场所。
临近几个村子的货郎,十有八九在这里贩卖各式商品。
当然也可以去京城长安,可长安城路途遥远,而且长安城内贩卖商品,也不准你满大街贩卖。
长安城内贩卖商品只能在东市、西市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是长安城的两个cbd中央商业区。
但这两个市场,不到日中午后,市鼓不响,谁也不敢开张做买卖?
城外郊区农村一个货郎,辛辛苦苦赶到长安城,中午开市之后,日落之前就闭市,还得往家里赶回,否则错过时辰,连市坊都出不来,更别说出城了。
这是做买卖还是比拼脚力?
所以临近几个村子的货郎宁可一早来到上河村摆摊做小买卖,也不去长安城东、西两市凑热闹,免得天色晚了归不了家。
高升和张大柱来到上河村,许多货郎已经抵达上河村的村坊摆摊设位。
高升并没有与这些货郎抢黄金地段,直接带着张大柱来到了位于上河村村市对面的郑王别院大门前,在一颗大树下安营扎寨,而后让张大柱挑来的物品一一摆开。
“三哥,做营生不是在村市里,跑这这地儿谁来买咱的馒头?”张大柱一脸疑惑的问。
“谁告诉你三哥要卖馒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