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铸剑为犁

破羌将军辛武贤对降者不感兴趣,他专杀顽抗,一气竟斩首两千余级。

赵卬则两手并用,招降了千余人,斩首了千余人,战功却也不小。

此外还有五千多羌军,他们打不过许、辛等人,却跑到赵充国的屯田基地来投降了。

好一个赵充国,种种田,修修桥,做做思想教育工作,谈笑间,强虏望风归附。

没办法,谁叫赵充国军纪好、讲信用,这叫人心所向。

结果,一兵未出,光种田没打仗的赵充国,竟然战功最高。

不动而显震慑,不战而扬威武。这,便是屯田除经济效益外,最大的高明之处。

辛武贤气死了,他心里不平衡啊,哪有不打仗也能立大功的,这也太没天理了。于是他还想再打,再斩个三五千羌军,好超过赵充国,可惜这时皇帝的诏书已至,要大家罢兵回朝,只留赵充国继续屯田招降。

辛武贤大急,便也想学赵充国上书抗命试试,但又想了想觉得自己一没赵充国的威望高,二没赵充国的文笔好,无奈只得作罢,心想反正也杀了两千多羌军,这功劳也不小了,皇帝的封赏一定很丰厚。

大军还朝后,赵充国继续屯田青海,安定西北,军事、政治、经济三管齐下,于是高原变江南,西边无旷土,给大汉节约了大笔开支。就这样到了第二年(公元前60年)春五月,赵充国按期完成了平羌任务。

先前作乱的五万多羌军,至此已投降了三万一千二百人,扣去被汉军斩杀的七千六百人,以及前后淹死饿死的五六千人,剩下负隅顽抗的羌军不过四千多人,归义的罕羌首领靡忘见状便“自告奋勇“去将他们搞定,根本不必劳烦汉军大驾。于是赵充国上书皇帝,请求班师。(人虽班师,军屯未罢,且已形成制度,由金城农都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