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两天的努力后,“木筏”终于面世。
之所以被命名为木筏,皆因此筏由常惠精心设计,中央处置龙骨,以六根圆木干捆绑而成,头尾包上生牛皮,再以龙骨为骨干,如两翼伸展,形成坚实的框架,再于其上排木成筏。另一特点是于树干本体钻孔,穿以粗牛筋索,非是遇上重达千斤以上的撞击力,休想动摇其分毫。
“性命攸关”,常惠在木筏的制作上出尽“浑身解数”,从选料到扎筏一手包办,凯多圣女只是协助性质,中间偶尔让他亲热一下,鼓励打气。
萧芳瓶赞叹道:“想不到常爷的手工这么棒!”
常惠记起摆放在神都府内那张由自己亲制的太师椅,道:“芳瓶准备好了吗?”
萧芳瓶道:“只看你呢!”
常惠道:“来!一、二、三,推。”
两人一起发力,架设在岸缘的木筏一下子滑进水里去,两人像天真的孩童寻得新的玩意,尖叫怪啸,弹离河岸,落往顺流而去的“木筏”上。
旅程开始。
组成“木筏”的树干长短不一,最长是居中的龙骨,超过两丈,比较短的放在两旁,最短的放外边,组成木筏的两侧。在造成木筏主体的粗树干上,常惠又把一些较细的树干横放其上,每根相距二尺,也以牛筋索捆得牢牢的,进一步加固筏体。
木筏在水面浮动时,龙骨绝大部分都在水下,有点像船的底部,成为平衡的重心,以免木筏倾侧或翻转。
萧芳瓶最大的功绩是从一种不知名字的树取得木料,削制为四枝长达三丈的撑杆,柔韧和具弹性,弯至半月仍不会折断,配以手法内劲,运用得宜,比之常惠以前用过的任何撑杆更优胜。
这对有情男女“同心协力”地伐木造筏,所余无几的隔离和陌生感消失至无影无踪,有时常惠对凯多圣女“毛手毛脚”,她亦毫不介意,且不时主动和他亲热,只守着最后一道防线。
起始一段河道,虽然水流湍急,但由于两边地势平缓,仍算易走,常惠两手持一撑杆立在船头,保持着木筏在河道中央的位置,冒险变成了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