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后队伍终于溃散,常惠等从队尾杀至队头,如浪潮将敌人吞噬。
六十多骑在前方亡命逃窜,吹响竹哨,昏沉的荒漠黑夜充满杀伐之气,弥漫战火。
常惠在马背上祭出连弩,一边控马疾奔,一边远距杀敌。鲜卑族马贼一向手段凶残,现在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杀一个便是为大漠的和平民族做一分好事,故下手毫不留情。
二百人放过往东、西方逃亡的贼兵,队形完整的追在常惠、郑吉、许延寿、沔城等领袖的后方,杀往里许外的粮资队。
常惠整个作战策略,正是针对敌人的破绽弱点而设,只要收拾对方的护后队伍,兵力最薄弱的粮资队根本没有还击的力量。换过在前方的是对方有呼延荒在主持大局的主力部队,闻警报必停止行军,掉过头来布阵迎战,那时将免不了一场苦斗。可是粮资队唯一可做的事,是朝前奔窜,望与主力部队会合,得到保护。
所以时间的掌握成为关系胜败最重要的因素。当呼延荒收到后方传来的警号,刚好是右翼军抵达山区和荒漠交界处的时刻,惨被埋伏在那里的精兵劲旅团兄弟迎头痛击,且不用埋身血战,凭山险远距劲射,无遮无挡下,人可以盾挡,驼儿也要中招,贼兵根本全无还击之力。
呼延荒立陷“进退两难”之境,知道自己被前后夹击,他亦是英明果断的人,立即吹响号角,着另两队先锋切入雀河古道,希冀可从西往东侧击敌人,以解右翼军之厄。自己的一千余贼兵则在原地布阵,准备迎击常惠。
呼延荒的反应,尽在常惠的计算之中,他已在“不知不觉”中坠入了常惠所布置的陷井。
常惠最高明处,就是“审时度势”的将军事目标定在”力所能及“之内,不与呼延荒争一日之短长,只在重创对方的士气战志,大幅削弱呼延荒的实力,逼他”知难而退“。
呼延荒是走足霉运,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本来他在得到壶衍鞮单于全力支持下,声势骤盛,”如日中天“,足以威胁到乌孙的安危,却遇上常惠率精兵劲旅团北上,先在库鲁克塔格山之南吃了大亏、损失大批资深精锐,接着又被常惠“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于沙漠偷袭夺去粮资大队,且因不晓得日照井的存在,赶往苍狼绿洲去,直至在这里被常惠伏袭,仍未有机会与精兵劲旅团正面交锋,但已接连被重挫。
常惠于离呼延荒的主力军大半里处,追上粮资队,杀得人、驼四散,又在呼延荒分出五百人来援之际,改往东北方疾走,从敌方主力东面绕往雀河古道,避而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