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来的骑兵灵活多了,在他们放骑猛进下,步军将得到掩护,破外墙而入,如驿内不是另有布置,敌人不单可直接攻打堂门,还可沿围墙设置附设在角楼下的石阶,扑上墙头。
前后东、西两门,恰是原为军堡的山南驿最脆弱的地方。
常惠掏出连弩,张开,另一手挟来四箭,架其中之一于弦上。
号角声一转,变得高亢入云,充满杀伐的意味。
匈奴战士齐声发喊,确有震天裂地的威势,尽收“先声夺人”之效。
蹄声骤起,十多股骑兵队像十多道旋风,四面八方的朝山南驿卷去。
常惠满弓连环四箭,两翼领前的敌骑立即有两人坠马,可是敌骑已成势成形,干掉四人或四十人,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常惠一声“点火”,十多个人从驿堂拥出,有男有女,还有个是十一、二岁的小孩,个个手拿火炬,迫不及待地朝堆积如山、淋上火油的各类易燃杂物投过去。接着又有二、三十人轮流扑出,将早在堂内壁炉点燃的着火柴枝来个火上添油,投往熊熊起火的火阵去。
火势之迅速猛烈,出乎常惠意料之外,冒高的火舌烈焰,冲上半天,高逾墙头三、四丈,愈烧愈烈,送出大股浓烟,在东北风和西北风刮送下,席卷整个前院广场,广被西南墙外的广阔空间。
围墙变成了火墙。
“砰”的一声,不待常惠吩咐,以美娘为首的后援队,受不住烟呛,全体退返驿堂内,关上大门。
常惠本想多射几箭,发觉烟雾虽奈何不了他,高度的热力却是难抵,而对方即使想用雪来救火,因缺乏适合的工具,非是一时三刻办得到。放心的沿墙离开,抵达南墙第一座不受猛火直接影响的角楼,该处已陷进浓烟里,二十多人全眯着眼,以湿巾绑掩口鼻。
墙外广阔的地方全遭浓烟掩盖,人捱得住,马儿也吃不消,敌骑往后急撤,但常惠却感到有三个人正冒烟扑往围墙。
把守此处者有两人是演技无情的得力手下,武功高强,身经百战,有足够能力应付任何事。但因视野不清,要到敌人登墙来攻才醒觉,吃亏的可能性很高。
可冒烟来攻者,必须能长时间闭气,从此一点便知其中有如幽海飞舞、霓虹那种等级的高手。
常惠心忖你们是来找死了,祭出连弩,向把守角楼的众人道:“我朝何处射,你们随我一起发箭。”
众人忙弯弓搭箭,依他箭锋所向瞄准愈趋浓密的烟雾。
前院广场陷入火海,火舌乱窜,“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