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我终为帝矣(五)

武帝刘彻年纪越大越多疑嗜杀,这正是许多知识分子最反感的事情,偏偏刘据善良忠厚,对待谁都能掏心窝子,赢得了不少人的信任。

例如中央领导层级别的韦贤——孝昭皇帝的师傅,刘病已的第二任丞相,就曾经上书劝谏过刘彻,因而得到过刘据的帮助,两个人很谈得来。

最后,刘据掌握着一大批中层干部。

武帝刘彻的精力放在对外战争上面,对于地方行政和百姓民生的关注就差了,这些杂务,自然就由太子刘据代劳,结果长久下来,汉朝中六百石(省级)官员有一半多都是刘据的门生。

其中就包括抚养照顾刘病已的掖庭令张贺和他的老岳父许广汉一家。

又十几年过去,考察孝宣皇帝刘病已一朝的中两千石(部级)阶层官员,有一半人的履历表上写着“尝事戾太子”

曾经在刘据手下当过小弟,这当然还不包括当年被武帝干掉的几万太子党成员呢!

这些人,虽然不能够像丙吉一样冒死保护刘病已,但只要在能力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出把力,还是不会有二话的。

所以才会有什么“公孙病已立”的谣言嘛,这股势力隐藏在朝堂之内、江湖之中,成了连霍光都不得不忌惮和尊重的力量。

历史充满偶然,而历史又没有偶然。

刘病已能够坐上皇帝宝座,并且能坐得那么稳,很大程度上与祖父刘据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他这人倒霉,没能当上皇帝,但这个位子转了两手,还是被满朝文武的一致同意声推倒了自己孙子手上。

霍光自然不傻,他不会不明白,朋友的朋友还是朋友,如果自己身边所有朋友都向着同一个人,那么即便这个人再讨厌,也不会是自己的敌人。

这是最简单的逻辑。

霍光都很震惊!也没办法,大家都认为是刘病已,自己一个人反对也不行,即使自己手握重兵,威风八面。“常委”们的意见也得尊重啊。

霍光装作很好奇地问。“那么,我们未来的主子,现在在何处?从事什么职业?”

旁边的待中马上回答道:“回大人,刘病已大人封平贼将军后,没有安排具体的事务,现在在皇宫帮忙。”

霍光道:“哦,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