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先怒了的,竟然是公认的大好人丙吉。
丙吉连进宫见皇帝都懒得见了,直接找上霍光。
“霍光,你以为你不说话就是尽忠了?我搞不清楚你究竟是在向谁尽忠?向大汉朝廷的话,你太窝囊,向皇上尽忠,你也别拿傅嘉当垫背的成不!”
丙吉已经是相当生气了,而且他从来也没有跟霍光撂过这么狠的话。
不过正是这件事情,打破了霍光最后的心理防线。
刘贺强抢民女、忤逆不孝、宫廷甚至调戏他的外孙女,这些霍光都在忍,在忍的原因就像夏侯胜所暗示的那样,他不相信刘贺这么快就找上自己捉对儿单挑,因此也就不想轻举妄动惹上造反的恶名,
但现如今谁看不出来啊,他刘贺哪里是在跟傅嘉过不去?分明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种种迹象表现,他似乎要摆开架式,准备跟霍光火拼一场。
妈的,老子反与不反都做不成忠臣,那还尽个屁忠呢!
古往今来的权臣造反,从来就不缺乏实力,缺的恰恰是勇气和时机,所以做皇帝的都懂得适可而止,要打个板子给个枣儿,不能让手底下的牛叉大臣彻底横下心来。
很明显地,刘贺是光打板子不给枣儿,霍光没枣儿吃,就得另外找个给枣儿的新主子,再回头狠狠给老主子一板子。
千古谋反的事情,其实概括起来,都是这么简单。
好吧。既然烂泥扶不上墙,那就甩了吧。
天子初立,就被废掉,立也由你,废也由你,旋踵之间,反复如是,国家大事,岂不等同儿戏?如何能使群臣心服?所以,废昌邑王等同于一场宫廷政变,必得小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