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有想过结果,无非就是撤了赵匡义的职,弟弟本身是不会有任何危险的。而且弟弟说的对,寿州并不适合强取,应该采用围城策略。
赵匡胤明知这样,但故意不出头,原因很简单,他希望柴荣犯错,而且要犯一个让天下不满,让百姓不满的大错。这不正好是一个机会吗?数十万壮丁攻打寿州城,到时候死伤不计其数,而且未必能强取。
柴荣犯了这个错必定引来诸多不满,到时候朝中文武要暗中骂他,天下百姓要明着骂他,柴荣一定会对这件事情非常后悔。
等柴荣生产负面影响之后,自己再出来当一次好人,先帮柴荣解决问题,然后夺取寿州,这样赵匡胤就可以做到四个字‘功高盖主’,功高盖主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以赵匡胤现在的势力,就算功高盖主柴荣也拿他没办法。
赵匡胤在算计着所有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宗信一直说他是贱人的原因,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连亲弟弟的前途也可以牺牲。
当然赵匡胤也没有真的想要牺牲亲弟弟,只要日后他当了皇帝,赵匡义就是王爷,到时候他想带后打谁都没问题,只是让他沉寂几年而已。
不过范质的办法破坏了赵匡胤原本的计划,范质确实人才不假,但赵匡胤感觉范质这一次并没有站在自己这边,而是站在赵匡义这边了。
范质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赵匡义好,这一点都可以看得出来。不但可以让赵匡义有一年两的时间带薪休假,游历天下,还可以长官,这种好事哪里去做?
其实赵匡胤也很疼弟弟赵匡义,他原本的计划就是让赵匡义在军营里待不下去,这样就可以让他失去职务。
赵匡胤当然很疼爱自己的弟弟赵匡义,但他为什么要赵匡义失去职务呢?显然赵匡胤是好意,因为赵匡义的性格原本就不适宜在军营里面生活,他的性格太刚烈,看不惯就喜欢去怼。遇上官职比他低的人还好,遇上柴荣就完全是找死。
当然赵匡胤还有另一个想法,一个没有江湖生涯的孩子是不完美的,所以赵匡胤希望弟弟去闯荡江湖,让他好好的享受几年逍遥快活的时候。等自己成就大事之后,他想回朝做什么也没人敢阻止。
只可惜赵匡胤的计划就这样被范质给破坏了,但赵匡胤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范质这样处理非常聪明,果然范质是最了解江湖的外行人。
这样赵匡义不用失去他的职务,甚至还有俸禄可拿,甚至还可以升官。但赵匡义没有必要待在军营里,而是去找失踪的三太子天涯。这可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让赵匡义找到天涯,就算找到也不能让天涯跟着他回来。
这件事情两兄弟可以暗中操作一下,赵匡义可不是那种忠君爱国之人,他早就知道赵匡胤有称帝的野心,所以在赵匡义眼中柴荣这个皇帝当了不多久,所以他才敢硬怼。因为赵匡义根本不害怕被柴荣惩罚,大不了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