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明不灭亡须建银行

但这高纯度的白银拿回了大明,也特别受欢迎!它当然可以在当地再继续“不等价”的买东西大采购。

双方都稀缺,于是中间商人在这两边都大挣钱,这也是经济学课本的第一个名词,稀缺。

于是白银慢慢的成了通用的货币……当然,这白银还基本上是等价货币,这白银的最强大作用就是催动人去消费,促进人去生产,促进整体经济的活力,白银就像社会生产的兴奋剂。

废话你有了银子不想去买东西吗?不想吃顿好的,听上一个时辰的评书,然后舒服的泡个澡然后找几个漂亮女人给你……对近代东西方文明的对比,严世贵做过一个课题的研究,所以有很多观点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严世贵捡着于慎行能懂的话跟他说了这些内容,又道:

“大人现在已有大量白银涌入我大明,这件事有利,因为有白银涌入会让我国生产经济非常活跃,这是利,但也有弊,那就是很可能会遇到风险。”

“风险?”

“因为当我们过度依赖外来的银子的时候,人家万一强行停止白银的供应,那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的,希望朝廷能多关注此事,尽早想出预防风险的一个长策。”

严世贵说的绝对不错,80年后,明亡的原因,很多人以为是封建社会常见的朝代更替,但从经济角度分析后就会透彻许多,如黄仁宇在《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及税收》、《万历十五年》等著作,而严世贵个人猜明末的经济问题也应该就是国家灭亡的病根子。

1630年左右,北方的粮食大量减产,而这时出口贸易又因为日本幕府锁国,美洲白银供应线又是海上丝绸之路这条线也断了,无疑这就是明朝的灭顶之灾,当时银根急剧紧缩,导致百姓的生活急剧缩水破产的农民只有造反。

因为不造反,在当时全力供应出口的经济结构下,当年的粮食极少,国家又救灾无力,这些人就只有饿死。

那么,很多键盘侠提出的所谓火器强国的思路,整体都是错的,你当时就算有了机枪,人性在那儿摆着,难道你硬要不给人活命的最后一口饭吃,而用机枪把他们都突突了?

而当时,在经济危机的大灾当前,根本就没有人能拿出来最有效的办法。所以你杀谁都不好使。

想着这些,严世贵觉得自己懂得这些,就应该将来的年月里,改变这一切。因为他知道,最根本的办法是什么。

“你真高见呀!”于慎行很认可,但是又像懂了又不能完全理解一样,但对严世贵很是敬佩,知道他掌握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的学问,这种学问不是之乎者也,是正经的治国之术……为何他从未学过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