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他说的话,是能完完全全听的进去了。
‘杨某不才,却有幸得文大人教诲,平日行事万不敢忘本分,更牢记自己曾是一名检察御史’。
杨尽洺最后说了一句:“听大伙都说;我们盐课衙门今年有新的计划,还是请仲大人给我们部署吧,这样一来,杨某也就有事儿做喽”。
果真是来自大衙门的,说话的水平相当之高。‘强将手下无弱兵’,文博远也的确教导属下有方。
都察院检查御史为正七品,盐课提举司的同体举为从六品,尽管被调出了京城,但杨尽洺确实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让都察院的人到盐课衙门来不多见,或许这也正是有某种深意的。皇帝朱载垕曾向仲逸说‘一粒盐而知天下’,如今看来,他是容不得盐务再出半点差错了。
“之前,同提举的一些差事由姜大人和蔡大人兼着,如今杨大人已赴任,本官也就放心将差事交给他了”。
轮到仲逸表态,他也是一如既往的随意:“关起门来大家是一家,但朝廷自有规制,非仲某所能变:望各位兄弟能齐心协住办差,诸位大人也要体谅大伙儿……一起做好盐课衙门的盐务”。
“是,仲大人……”,这整齐划一的喊声让杨尽洺再次为之一振,但与此同时也给了他一颗定心丸——盐课衙门,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尤其仲大人……
“大可,盐井那边都安排好了吗?林大团等那些灶户的兄弟们都到了吗?”。
才回到大理,看来仲逸今日是没打算歇着了。
肖大可立刻出列,脸上挂着异样的表情:“回仲大人的话,早就安排好了,听说你回来了,灶户们接到通知,早早就去了”。
仲逸点点头:“除了衙门里正常留守的外,其余人全部出城——到盐井去……”。
作为灶户中威望颇高的林大团,他最近的日子可以说是‘悲喜交加’,自从仲大人这位新来提举大人赴任后,不光他一人,所有灶户的们日子好过很多。
别的不说,仅是仲大人每月给的赏赐,就大大解决了他们燃眉之急,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听过谁家有揭不开锅的事情发生,这在以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