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先生,我觉得该给书院起个名字,这样一来便于别人找路,二来咱们说起话来也不用老说‘书院、书院’的,弄得大家都不知道是那个书院了’。
赖斌毕竟是读书出身,他对每个书院、每个学生,甚至于每个摆设物,都十分的重视。
“赖先生,你还真别说,这个我早就想过了,可是人家仲先生说呢,越是这样不起名、反而越容易被人记住:比如说运来客栈、来喜客栈,远不如那门匾上直接写两字——客栈”。
托雅放下酒杯,来到仲逸与赖斌中间,若有所思的说道:“要不,就这样吧,这家书院就叫第一书院、后面的分别就是第二书院、第三书院……”。
这时程默笑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就简称‘一院’、‘二院’、三院”,等啥时候来个‘八院’,估计就要开到别的城中了,不过若是换了城池,接着从一院开始……”。
赖斌听完并未言语,只是低头开始喝酒:这个提议,要说不好吧,还有那么回事,要说好呢,总觉得那里怪怪的。
“这个提议不错,我看行,就这么叫”。
仲逸笑道:“不过,程默所说的那个简称‘一院’、‘二院’的……就算了吧”。
仲逸记得唐小丫似乎曾说过什么‘二院’、‘三院’的,可那都是医院,也就是这里药铺与郎中的结合,不妥、不妥。
以仲逸这个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给书院起这么个名字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只是他觉得自己还没有这个资格,回到京城后,再‘另请高明’吧。
‘仲少东家’都表态了,大家也就不再说什么,只是片刻之后,赖斌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对啊,不能死读书,如此叫既简单,又有规律,不错、不错。
饭后,托雅与程默出了门,他们要去‘第二书院’和‘第三书院’看看,毕竟装修没有结束,还有不少杂事。
书院中为赖斌准备了房屋,但仲逸借口必须要过一个月之后他才可以住进来,这一个月就算‘考验期’了。
一个月的考验期,完全是仲逸想出来的,只因锦衣卫的石成等人要来书院议事,赖斌是个口无遮拦之人,总归是不便的。
赖斌还要在酒楼呆一个月,这对于他来说不是什么事儿,掌柜的这点薄面还是愿意给的:若是那日自家孩子、侄子之类的要去书院,还得要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