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再取东沙城(下)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307 字 10个月前

乱了,很快就会慌了,这二者间几乎是相连的。

……

“台下的那位将军,我们能支撑多久,暂且不论,如果你感兴趣,本官倒是可以说几句”。

程默举起喊话筒,仲逸再登高处,大声向下喊道:“碧野千里、万马奔腾,可播种、可牧马、可放羊,居者有其屋、人人可安宁,有何不好?”。

此言一出,不少人吩咐朝城墙上望去,脚步也放慢了许多。

仲逸继续道:“为何,要刀枪相向?今日抢、明日夺,得来终不觉得好。地能长、水常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牛羊繁衍、代代相传,此乃天道,于农于牧、皆有活计……”。

“活路千万条,为何单单要与天道过不去?今日占一州、明日丢一县,城池还在,山水依旧,将士性命却无生还,谁人不是爹娘生?谁人没有妻儿与父母……

苦了自己,害了别人,天长日久为兵强和马壮,又能如何?到头来,都是百姓的苦难……”。

如同当初抗倭之时,仲逸这番话,犹如刀剑、又似火炮,对敌军之影响,一点都不亚于‘令其死伤无数’。

话者有心、听者有意,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每人地位、见识不同,对这番话的理解,也就不同。

“大家快撤,阿帖木儿将军马上就会赶来增援我们”。

见属下异常,东沙守城将军瞬间开弓搭箭,转身瞄准仲逸,直射而出。

“小心,保护仲大人,快……”。

程默快步上前,拔刀而出,稳稳立于仲逸身前,其他军士立刻围了上来。

然而,弓箭毕竟还是与火炮差了些,这么远的距离,落地之时,已没有了多少杀伤力。

……

“开炮……”,片刻之后,城墙上终于传来了那声久违的声音。

一声令下,火炮声起,底下则是一片哀嚎之声。

用鞑靼西沙城的火炮,攻打鞑靼的东沙城,起初这样想过,如今也确实做到了。

东沙城赶来救援的兵力七千左右,一通火炮轰击后,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散的散……溃不成军。

七千之余的兵力,已折损三成左右。

毕竟,这个时代的火炮威力限,敌军也逃的够快,否则定会全军覆没。

东沙城守城将军一脸阴笑,庆幸大多数人都还活着,加上留守在东沙城近三千的兵力,至少,主力是保住了。

“弟兄们,快,快回东沙城”,守城将军一声令下,众人拼命朝东而去,那里是他们的老窝。

程默向仲逸说道:“仲大人,这次,我们有把握吗?”。

作为此次战事的部署者,仲逸看到城下这一幕,反而更加自信:“你放心,老天爷也会站在我们这边,阿帖木儿即便插上翅膀,也来不及了”。

走下炮台,仲逸吩咐眼前将士:“弟兄们,城墙之下,躺着的是两千之余的敌军,将他们的兵甲、头盔、旗号,全部收集起来,越多越好、越齐全越好”。

“得令……”,城墙上,众将士齐声回应,这是一句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那种。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某种相互的东西存在,若这种相互的因素成为良性互动,便事半功倍。

一旦这种相互的因素恶化,那么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

作为一个监军,说白了,仲逸也就是个翰林院侍读学士,既无权调兵遣将,更没有必要两军阵前涉险。

将士们如此拥护,皆是因为仲逸一手部署了这出‘炮轰敌军’的好戏,当然,还有之前在城墙上的那番言辞。

不仅大大挫败敌军,更提高将士们士气,这番话完全一举两得。

城门就此打开,大约五百人的样子,要去城外‘打扫’战场去了……

时辰快至辰时,从西沙通往东沙的主道之上,数千兵马正一路狂奔,为首的正是东沙城的守将将军。

此刻,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回到东沙城,只有到了城中,才能守好城池,免得再发生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