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西沙城,已完全被大明兵马占领。
有凌云山三弟子一展轻功之后,英勇千户所的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上城墙,之后便是近三万的兵力猛烈攻城,西沙城,就此攻破。
此次,林宗武确实倾囊而出,虽然此举看似兵家大忌,稍有不慎将有灭顶之灾发生,但非常之时、非常之事,也只能行非常之计划了。
说白了,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而已。
如此部署,仲逸是做过极为周密计算的。他计算的是时间:攻下西沙城的时间、敌军向东沙城求救的时间,援兵到来的时间。
此外,还有英勇千户所再次回到驻军大营的时间。
而这一切,皆要在天还未亮之时,敌军还未完全反应过来之时,反应过来而没有时间准备之时——全部完成。
没错,此刻的英勇千户所,已回到驻军大营,一如往常的守住粮草、守住大营。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六千之余的兵马,皆是从当地都司衙门搬来的援军。
不按套路出牌,说到根上,就是不拘一格,兵法有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是用兵如神的精髓所在。
关于这一点,仲逸早就开始琢磨。在凌云山时,他就曾想过一个问题:同样用兵,为何有的人能做到‘不到最后一刻,谁也看不出来’?而又有的人,仅是一次战事,却能扭转这个乾坤,从而流传千古?
这,或许就是师父凌云子为何要倾尽一生心血,非要著述一部绝世兵书的缘故吧?
作为凌云子的弟子,仲逸同样会用自己的一生帮师父完成心愿,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他的心愿。
那么,这些都要从如何用兵开始,指挥好眼前的每一场战事,才是踏上脚下漫漫之路的第一步。
说起用兵,他还要走一步更为‘胆大’的棋,不按套路出牌。
……
“林大人,我们就这样放弃才刚刚攻下来的西沙城,是不是有点可惜了?若敌军再来援兵,那我们是否还要二次夺城?”。
从东沙至西沙城必经之路上,沿路两侧的胡杨林中,近两万朝廷兵马蛰伏于此,一名将领望着远处的西沙城,心里有些不舍。
是的,才攻下了西沙城,除去伤亡的将士,剩余的兵马除包括英勇千户所及回大营的六千人马外,剩余近两万的将士,全部出城。
这是林宗武的军令:除去回大营的,剩余兵马全部作为伏兵,等待从东沙城来的援兵。
演练了那场吹笛的黑衣蒙面之人后,仲逸确定仲姝乔庄的传令兵安全返回西沙城后,自己终于可以以监军的身份出现在军中。
这是一部险棋,对此,仲逸与师兄林宗武反复说过:刚刚攻下的西沙城,一旦再次被敌军占领,那之前的付出将全部白费。
不过这也要算时间:到底是从黄沙镇来的阿帖木儿快,还是从东沙城来的援兵快?
无论从路途而言,从各城之间的暗哨、锦衣卫来的情报而言,仲逸是绝对有把握的。
如今,有将领这样问,林宗武也只得简单回一句:“怕什么?等我们歼灭了从东沙城来的援兵,到时无论这两座城池,你想守那个就守那个”。
想必,这也是其他将士所共同担心的,林宗武的解释,也是向所有人说的。
中间这条主道,是东沙城通往西沙城必经之路,换句话说,东沙城的援兵要到西沙城,必须要经过此道。
左右两侧的将士,用的最多的就是弓箭,甚至可以说:几乎全是弓箭,大营中的弓箭全部被运送至此。
看样子,又要下一场箭雨了。
此举,林宗武的用意再明白不过:最大程度减少将士伤亡,最大程度结束战事。
春末夏初的季节,北漠之中,也总归是有些生物的,这将为伏兵带来极大的便利。
林宗武不由的再次向东边望去,他期望着那熟悉而又快速的马蹄声传来,根据之前的安排:只要东沙的援兵临近时,锦衣卫立刻就会有人前来禀报。
他,也在等着这一声的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