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换将(上)

大明略 南宫草堂 4585 字 10个月前

“谭兄,这里就交给你了,我还要到粮仓那边看看”。

望着不远处的阿帖木儿,林宗武淡然一笑:“灭掉区区三千敌军,对北征而言,又有何用?天色已晚,为兄弟们安全所虑,不要恋战,协调好其他弟兄们”。

谭辽重重点点头,跟随林宗武多年,他自然知道林宗武的心思:就眼前这些敌军,确实不用英勇千户所这个威名。

片刻之后,林宗武率几名亲随,很快消失在阵前,只留下阿帖木儿一阵凌乱:眼巴巴的看着他离去,却无能为力。

谭辽向左右吩咐道:“弟兄们,不要恋战、也不要便宜他们,好好玩儿玩儿……”。

“杀……”,敌我双方立刻厮杀在一起。

…………

话说英勇千户所与阿帖木儿部正展开厮杀时,身为朝廷北征主将的戎一昶,也终于出现在中军大营的空地上。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目前来犯的鞑靼军,一拨正被困于粮仓周围,另一拨则刚刚与英勇千户所主力交战在一起。

而戎一昶所在的中军大营外,此刻可以说是空空如也,偶有夜风吹过而已:既无敌军存在,甚至连朝廷大军的将士,也都忙各自的战事了。

不过,仅此一露面,也总算是有人看到戎将军的‘英姿’。

至少在明日战事结束后,会有军士说:我看到戎将军亲自来到中军大营,亲自督战,亲自查看战况,我看的真真的……

“戎将军,你?怎么亲自来了?”。

仲逸缓缓走了过来,身边并无一名随从,就连铁杆跟班随从程默,也因去英勇千户所驻地还没有回来,这次也不能陪伴左右了。

至于南栖原留下的锦衣卫十名校尉,此刻,恐怕只能对着天空那轮明月,偶尔再看看屋内亮亮的灯光,想必仲大人还‘在’屋内吧?

南栖原说过:除英勇千户所外林宗武外,其他人不得轻易见仲逸,此举,主要是为仲大人的安全考虑。

据此,若不出意外,等战事真正结束后,南栖原会亲自过来查看之后,仲逸门外的警戒才能解除。

确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仲逸身为翰林院的一个侍读学士,营外打打杀杀的场面,的确有些格格不入,南栖原这样做,是有必要的。

只是这样的安全保护,怎么看着有点像‘监视’呢?

当然,这些皆已不重要了,以仲逸那出神入化的轻功,区区几个守卫又能算的什么?

更何况是在夜晚,外边还有两军开战的叫喊声,岂不是太轻而易举了?

“哦,原来是仲大人啊,这不?外办战事正紧,身为主将,戎某岂能呆在屋中?中军大营的阵地,是务必要守的”。

见来人是仲逸,戎一昶顿时轻松了不少,口气更自信起来:“如今,粮仓和西南方向的敌军皆已控制,等林大人、谭百户等回来,今日的战事结束后,明日我们要从重新部署”。

这话说的,简直将自己当诸葛孔明了。

说句实话,戎一昶对林宗武是戒备的,而且十分戒备。

这其中的道理自不用说:二人的底细皆已坦露于对方,之前,因窃兵书,吴风之死历历在目,如今北方战事、剑拔弩张,戎一昶就怕自己:会成为第二个吴风。

而要说最不防备的,戎一昶对仲逸,才是真正的一百个放心。

很明显,单纯从外在来看,仲逸只是个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虽说之前在外办过几次轰动不小的差事,但这些皆与戎一昶没有关系。

至少,就目前而言,在戎一昶看来:他真正的对手就是林宗武,而之前吴风被杀、严磬之死等,仲逸并未直接出面,自然不会想到他。

况且,林宗武每次有意将事情往自己身上揽,不想到他都难。

先入为主,该是多么的可怕……

“戎将军带兵有方、部署周密,听这叫喊声,自然也是我朝廷大军全胜,区区数千敌军,不足为虑”。

仲逸不由的望望四周,随意说了一句:“月色不错,大胜在即,我们何不一起走走?”。

“走走?走走就走走”,戎一昶欣然应允:“这个主意不错,顺便领略着难得的北漠夜色……”。

“贼将哪里逃?快快来受死”。

两千之余敌军,正欲向粮仓一带靠近,却突见四周亮起根根火把,顿时,大明将士叫喊声连天,团团包围如铁桶般。

负责守护粮草的英勇千户所,原本在原地待命、坚守不出,却不料突然打开栅栏,副千户周通率兵杀出。

看样子,有三百左右的兵力,犹如当初那支三百人的‘奇兵’。

所过之处,叫喊连天、尸首遍野、一片恐怖……

其他千户所的兵马犹如一道城墙,将鞑靼军围困在粮仓外侧的空地上,从里边杀出的英勇千户所将士,左右夹击,包顿大“饺子”……

没有人注意到,英勇千户所千余人的兵力,而真正出来迎战的,只有副千户周通率领的三百人,其余人马,依旧坚守不出,原地待命。

慌乱之中,鞑靼军的头领大呼一声:“弟兄们,大明的兵力数倍于我们,快,叫援兵……”。

片刻之后,一支响箭射出。

正欲攻打中军大营的阿帖木儿部立刻掉头而出,意欲增援,直奔粮仓方向而去。

阿帖木儿所率的兵力,也就三千之余,但皆是精兵强将,身经多战,尤其精于马战、马阵,就普通将士而言,过万的兵力,也未必能抵挡的住。

中军大营与粮仓的距离,也就十余里,若是换到白日,策马而行,眨眼的功夫便可到,只是如今天色已晚,两地间还有其他驻军,若想直行,是行不通的。

在此之前,锦衣卫百户南栖原,早已派人在地面撒好铁蒺藜,只因数量不足,专门挑选关键路段撒下,为的就是将敌军逼到另外一条路上。

“将军,我们据此向西南方向绕行而过,穿过一片胡杨林,再杀出后,便可到粮仓后方”。

一名鞑靼哨兵向阿帖木儿禀道:“如此一来,虽然多绕几十里地,但路上并无阻挡,速度更快。是否走此道?请将军示下”。

阿帖木儿仰望天空,焦急的飘了一句:“那还犹豫什么?绕道啊”。

顷刻间,一队人马向西南方向奔去,马蹄与沙土撞击的声音,火把点亮了周边,即将到来的两军对峙,双方杀气丝毫未减。

胡杨林,依旧是胡杨林。

月色下,夹杂着叫喊声与火光色的胡杨林,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若隐若现般的存在。

“停……”,前方一声大喊,众人立刻勒住缰绳,速度太快,事出突然,后面的人几乎要撞到前行马匹上去了。

“哈哈哈,阿帖木儿将军,别来无恙啊,没想到,我们在这里又见面了”。

一阵清脆的笑声,犹如隔空传音,久久回旋,

说话的,正是林宗武。

算起来,林宗武与鞑靼已是第三次对决。

第一次,他初来北漠,当时还是正六品的百户,后来组建了三百人的‘奇兵’敢死队,激战之后,只有七人生还……

从那以后,回到京城没过多久,林宗武便升为正五品的千户,正是英勇千户所的千户。

再次对决时,就在京城之外。

当时,鞑靼军围困京城,林宗武率部攻取敌营,后来在古北口,敌军后撤路上,再次被英勇千户所伏击,死伤过万。

这两次,阿帖木尔也都是有参与的,算起来,大家都不陌生。

如今,再次率兵挡在敌军眼前,林宗武已是京卫指挥使司的指挥佥事,正四品。

岁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经多次交战后,阿帖木儿也做到了主将,麾下的兵力已有数万,可算作一个都指挥使的头衔,势力不容小觑。

此外,阿帖木儿身边还有一个姓魏的书办,实际上就是他的军师,此人也曾与仲逸在京城外谈判过,当时正是他陪着阿帖木儿一起去的。

魏书办对兵法、布阵、粮草运送等十分熟悉,尤其对大明朝廷中发生过的事儿,也有消息来源,非常神秘。

低调的很,对外而言,无论文武,无品无衔,他就是个小小的书办。

可就是这位‘书办’,却屡次出现在与大明的战事中,平日里也可以参与大汗召集众人议事,而他的意见往往都会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