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壮大’了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411 字 10个月前

几经风雨、历经锤炼,才能得以上品。

天下之事本不易,而天下之事的精妙之处,往往也因为不易。

“好,为师只说两点”。

听完仲逸所言,凌云子继续道:‘吴风之死,并未你们直接出手,他自尽,是看到天道不可违,一己私利终究不能长久。

而兵书之事,既已传开,也不必刻意阻之,如同川流,只能疏导、引流,而不必处处截流’。

“那么,那个戎一昶呢?若他再派人暗中作祟,当如何?”。

林宗武说道:‘弟子在千户所,偶遇此人参与议事,上次吴风被断一臂,戎一昶自然知道一切。此次在福建,吴风自尽,我再与戎一昶见面,当如何?’。

如此一问,并非林宗武不知如何应对戎一昶,而是他想要师父凌云子的一句话;关键时刻,能否像对待吴风那也,对待戎一昶?

师兄在英勇千户所,戎一昶在后军都督府,本无多少交集,但师兄这个千户可只见面圣,甚至参与议事。

或多或少总会能见面,他这一问,也正是仲姝与仲逸所担心的。

对他们二人来说,更担心的:还是师兄万一按耐不住……

戎一昶可是从一品大员啊。

“起初,你在明,他在暗,如今,大家都在明面之上。戎一昶毕竟是都督同知,想得到本不属于他的东西,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凌云子再次向林宗武嘱咐道:“不必理会,倒是你,遇事更需冷静,若非情形所迫,不妨看看再说,双方对决,最先跳出来那个,往往反倒会败了下来”。

末了,他重复一句:“兵书之事,为师自有安排,必要时,自会告知你们”。

“是,师父”,三人齐声拜道。

这时,凌云子向一旁的卫缨吩咐道:“明日清晨,让他们六人一起晨练”。

卫展、阮怀若、章苏,早就想一堵师兄、师姐的风采呢。

剑术、骑射,还有那出神入化的轻功……

午后,凌云山,木亭旁,小院中。

相比而言,阮怀若、章苏对大师兄林宗武更陌生一些,在京城见过两次,但当时在场的人很多,英勇千户所他们也未去过。

“好,你们的师兄、师姐都到齐了”。

凌云子坐于木椅之上,底下则是六名弟子。

没错,是六名弟子,凌云山又‘壮大’了。

第二批弟子:卫展、阮怀若、章苏。

新弟子,自然要有新规矩。

凌云子有话要说。

“从启儿、姝儿、逸儿之后,凌云山弟子不再重新起名,你们依旧用本名”。

凌云子缓缓说道:“展儿、怀若、苏儿,你们要勤学苦练、修身养性,以天下为己任,不以权势而衡量,能做大事者,并非要大官。你们既要向师兄们学习,但更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凌云子特意说道:“你们的师兄、师姐,皆因身世之故,才由为师起名,下山后也因他们自身机遇所在,才做到如今的千户、侍读,然世上道路千万条,同路而行,却也未必能同一而获,更不可一概而论”。

卫展、阮怀若、章苏齐声应道:“弟子谨记师父教诲”。

之后,凌云子特意说道:“就拿你们师姐而言,虽无官无职,但她自有所悟。可以说,下山之后她所查阅、摘录的典籍,远比在凌云山多,用自己所学,演化新的成果,才是真正学之所用、发扬光大”。

此言一出,仲姝立刻上前道:“承蒙师父教诲,弟子永不敢忘”。

林宗武与仲逸再次重复。

一个好的习惯,或许就是一生的习惯。

很明显,凌云子之言,意在告诉他三个新弟子:未必要紧紧盯着五品、六品之类的虚名,也并非要走仕途一条路可行。

若有心做事,行行皆可有硕果。

不用说,他的一番苦心,三个少年或许要慢慢领会,或许一直要等他们将来下山之后,才能体会。

这个过程,如同当年的仲逸:他是从义中村的‘难难’,变为后来的他。

“作为师兄、师姐,你们也要多多教导小师弟们,为师终究有一天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