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接过这盘菜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392 字 10个月前

此举固然不可取,但论法度而言,也罪不至死,若能解除海禁,富裕地方百姓,情形或许大不一样。

滥杀无辜与逍遥法外,同样不可取。

“石大哥,通倭之事,严办罪大恶极、罪魁祸首之人,尤其吃着朝廷俸禄之人,再严办也无可厚非。其他人,就交给当地衙门吧,毕竟,他们也是大明子民,若闻到风声就斩掉,反而适得其反”。

仲逸微微笑道:“若是抓的人太多,都带到京城,岂不是有损脸面?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石成连连击掌:‘我正是此意,如此一来,我既可以交差,又不会牵连无辜,更不会节外生枝’。

通倭之事,就此商定。

“可是,那三个散布谣言之人呢?”。

石成进而说道:“经初审,这些人是从京城而来,并无通倭情节,但他们为何要将多年的前的事儿翻腾出来?还是在抗倭这个节骨眼上,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此事,当初,仲逸给石成的建议是:先抓捕,若涉嫌通倭,则继续由石成查办,若并无通倭之事,则起码可以制止谣言扩散,以正军心。

如今战事已结束,查处此事,理应不再由锦衣卫插手。他们领的旨意,只是查处通倭之人。

“仲老弟,我看这样吧,这三个人,就交给你了,反正你是监军协理,军中谣言四起,你本就有权处置”。

石成这话说的透彻:“即便是俞将军、戚将军也不会反对,对付谣言:查出这罪魁祸首,远比制止军中将士口口相传,要有效的多”。

看样子,仲逸是要接过‘这盘菜’了。

“石大哥所言有理,只是此事还要禀告俞将军、戚将军,此外,我只是个监军协理,还要请示在浙江的右都御史、监军文大人”。

仲逸干脆道:“但如此一来,太过耗时,既然你们要奉旨要回京,这三人交给我,我自会慢慢请示”。

“好,就这么定了”,二人一拍即合。

话说仲逸从英勇千户所驻地离开后,径直去找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而林宗武与仲姝已备好战马,嘱咐属下一番后,便匆匆出了大营。

军营中,一处十分隐蔽的院落,门口由锦衣卫校尉把守,在押的皆是涉嫌通倭之人,如不出意外,这些人大多将被带往京城。

被关押的人当中,有罗龙文,有当地衙门的官吏,也有那日在大街之上对锦衣卫大言不惭的老者,连同那两名年轻男子。

不用说,这些人还是有些区别的:老者连同那两名男子,正是散布关于凌云子兵书谣言之人。至于他们通过军中何人将此事继续扩大,就不得而知了。

按照锦衣卫以往的做法,这批在押之人,还得继续审。只要用刑到位,几乎没有不招的。

锦衣卫,无论在京城,还是远在各处地方衙门,只要他们出马,总归会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东南的福建也不例外。

院落外,石成正来回踱步,心事重重的样子,一旁的守卫个个表情肃穆、沉默不语,看样子,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若换到平日里,石成偶尔也会与他们玩笑几句。

“仲老弟,这边,快……”。

见到仲逸朝这边走来,石成便快步上前,二人来到一处更为僻静之处。

“仲老弟,朝廷来了旨意,我们明日就要回京,可旨意里并未提到抓捕起来的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锦衣卫终究是锦衣卫,其他人的旨意还未到,他们便要回京了。

不难看出,石成是向仲逸讨教应对之策的:“两件事,这些人是否全部带回京?还有,那散布兵书流言的三人,当如何处置?”。

咳咳,仲逸欲言又止,看似有些为难。

这个建议,得要好好斟酌。

锦衣卫真正的上司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而且几乎是直接负责的,不同于其他衙门,从县衙到知府衙门,再到按察司、布政司衙门、甚至六部,层层制约。

拿刑狱之事来说,即便到了京城,也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来共同审谳,但锦衣卫不一样,几乎没有这些弯弯道道,可直接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