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乌龙岭(下)

大明略 南宫草堂 4277 字 10个月前

对所有的倭贼而言,从未见过眼前之人。

龟田二郎管不了那么多,他高举倭刀,再次怒吼一声:“张大奎,我要杀了你”。

“来呀,来呀,不来你是乌龟,还记得东桥洪水、凤凰山伏兵、乌龙岭骂阵……”。

张大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果真还当此处是乌龙岭。

“你……”。

龟田二郎正欲上前而去,顿觉胸口一阵刺痛,片刻之后,嘴角鲜血涌出,眼前一黑……

自从登岸以来,龟田数次要气炸了肺,这次终于急火攻心。

气大伤身,气再大,就要伤命了。

“仲大人,是否可以喊话了?”。

张大奎这才缓过神来,急忙向仲逸禀道:“那个平板一郎,要比龟田更狡猾”。

仲逸微微摇摇头,缓缓走上前来。

此刻,晴空万里、风平浪静,若没有站着的、躺着的倭贼,这般景致宛如一幅优美的画面,颇有意境。

“你就是平板大郎?你想直奔福州城?想要掠我大明粮饷、金银、玉石?想要得到我军中流传的那本兵书?”。

如同高空传音,仲逸的声音,回旋在所有人的耳边。

“你们想错啦,福州城的防守远比陶家庄炮台、东桥、乌龙岭更加严密,我大明的财物,你们分毫取不走,至于那部兵书嘛”。

仲逸双手后背,望着远处的大海。

他一字一句道:“有朝一日,我大名的兵书、诗书、史书都会传遍天下,你们可以读,可以学,但绝不能抢”。

“抢走的东西,终究是要还回来的”。

说完这句,仲逸缓缓离去,身后的将士齐声欢呼:“好,好,好”。

……

“平板大郎,你有两个选择,要么上船受死、要么在岸上受死”。

张大奎指着底下的倭贼说道:“那有两条船,其中一条可通往倭国,一条则装满炸药,上那一条,就看你的造化了”。

平板大郎一阵汗颜,他从未见领教过这样的场面,一时不知所措。

虽不像其他武士,但论谋略,他的意境,差远了。

“方才那位大人是谁?我要和他说话”。

平板大郎缓过神来,却再也见不到仲逸的身影。

“你算个什么东西?我们大人岂会与你说话?方才那叫‘训话’”。

张大奎大声说道:“少啰嗦,怎么个死法?”。

平板大郎心中一阵颤抖,全身的恐惧。

事已至此,生死已无法左右,他所惧的,是仲逸方才那番话。

对那些倭贼而言,这番话,远比刀剑厉害。

“若放我们回去,就不怕卷土再来?”。

平板大郎身后一个倭贼小头领,竟然说了一句大明话。

这是求生的乞望,想必,这也是其他倭贼的想法。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还卷土个屁啊,再来?死的就是不是这几万了”。

张大奎有些不耐烦道:“再不滚,老子就开炮了”。

平板大郎长长叹口气,无奈的摇摇头,残寇一分为二,纷纷登船。

片刻之后,一声巨响,一条倭船顷刻覆灭。

海面再次平静,留下的,只有那苟延残喘和充满恐惧的逃亡……

巳时,乌龙岭。

前有俞大猷、英勇千户所高高在上,后有戚家军弓箭刀甲、严阵以待,倭贼进退不得,队形七零八乱,一片恐慌。

“龟田,你看看,这是什么?”。

不远处,高高的石山之上,林宗武将一颗血渍呼啦的倭头扔了下来。

“啊??是井上三郎,小北口完了”。

“……apap¥……”。

倭贼中,再次一阵叽里呱啦。

这是恐慌、绝望的叽里呱啦声。

……

戚继光立于高处,一声令下:放箭。

顷刻间,箭如雨下。

箭羽之下,躺着的是横七竖八的倭贼尸体,空地上,一支支嵌入地面的箭头,如同一根根巨型钢针,死死钉在那里,牢牢的守护着那片肥沃的土地。

“后方的戚家军兵力多,又是以逸待劳,前方的俞大猷兵力有限,与井上君也是一夜的激战”。

平板大郎向龟田二郎喊道:“前进,硬闯乌龙岭,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龟田二郎伸长了脖子,努力的望着乌龙岭处那道窄窄的‘天缝’。脸上的表情几经扭曲:“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那么犹豫?白白送死”。

平板大郎有气无力道:“事已至此,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先冲过乌龙岭,再说”。

山顶之上,陶朔正指引着众人将掩盖在杂草下的东西取出,有圆圆的长木、滚石、沾满尖锥的铁柱……

“放……”。

刹那间,铁石飞滚、长木横飞,撞于石壁之上,立刻改变了方向,横冲直闯、飞泻而下。

此刻,倭贼不会看不到一线天、满天云,唯有那一个个奇形怪状的死神来袭。

夺命,只是分分钟的事儿。

俞大猷吩咐左右将领:“歼灭主力、穷寇莫追”。

众将领立刻领命而去。

陶家庄一带,附近的村民纷纷回了家,各个村口、山道关口皆有例行执勤的将士,兵力之多、随处可见,队形严整、精神十足。

对大多数将士而言,他们都是从各村农户家走到村头而已,之前早已化作百姓伏于村中,如今是只是将布衣换成兵甲而已。

陶家庄,陶老头家。

“来来来,孩子们,喝点水,用些饭菜吧”。

陶老头见一队执勤的军士从大门前走了过来,他急忙走上前去:“来,刚煮的大骨,还有面饼、菜粥,吃一块再走”。

为首的军士不是别人,正是之前来过这里的小四儿,当时,他是仲逸的随护,专司保护他的安全。

小四儿也没有推辞,他掏出一块碎银递到陶老头手里:“陶伯,莫说我啰嗦,这是军令,你不收银子,我的弟兄们就不吃,俞将军说了:今日,我们可以就地补给,一直忙到很晚呢”。

陶老头顺手接过银子:“老头儿我也不推辞,否则要耽误你们军务了,回头我把银子送到驻军大营,交给你们管事的”。

小四儿笑道:“你随时可以去,监军协理、仲大人正在留守大营”。

呵呵,陶老头不由笑道:“你们的仲大人,在我陶家还住过两晚呢,你难道忘了?”。

哈哈哈……

军务在身,众人一顿狼吞虎咽,很快搞定,小四等人立刻准备继续前行。

“倭贼现在怎么样了?俞将军、戚将军回营了吗?”。

陶老头不由的问了一句:“我儿也去了军中,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小四将手中兵器拿好,忙着饮了一碗清水,然后才说道:“倭贼主力已灭,已无大患,你家陶朔在乌龙岭,战事结束后,应该随俞将军回驻军大营了吧?”。

“陶伯,你直接去驻军大营,你儿子这次立大功了”,小四摆摆手,带着一队军士继续执勤去了。

立大功了?

陶老头高心的咳嗽起来,激动所致,竟连连打了两个喷嚏。

“爹爹,回去吧”,陶雯儿走了出来,缓缓将陶老头搀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