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狼来了

大明略 南宫草堂 3000 字 10个月前

两条船连在一起,一个神色匆匆的黑影走了上来。

“小北口即将攻破,大明将士放弃炮台,正在后撤,苗风就在军中,带路……”。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大奎,被仲逸处罚后,准备赚笔银子就离开军中的小旗。

“俞大猷呢?他久经沙场,忠勇异常,岂会轻言撤军?”。

那名读书人,倭国的读书人,果真是会说大明话的。

此人名叫平板大郎,来头不小,与其他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倭贼相比,大郎是属于那种‘动脑’的。

张大奎不假思索道:“不撤军怎办?戚家军去了江浙,福建沿海一带太过漫长,各个关口的守军也不能离开,剩余的兵马就那么多了……”。

“不对啊,俞大猷麾下兵力不止这些,还有那个英勇千户所呢?”。

平板大郎追问道:“你,务必要说实话”。

张大奎心中暗暗道:‘平板大郎绝不能小觑,他负责为倭贼出谋划策,又会大明话,对大明也非常的了解’。

现在看来,他愿意出万两的银子得到凌云子的兵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营还有五千兵力,英勇千户将士全部留守营中,说是要保护朝廷委派的那个大官-------仲大人”。

张大奎说道:“那个仲大人就是罚我之人,都恨死他了”。

原来是这样……

这时,一个瘦瘦高高的男子走了过来,众人见到,纷纷施礼退让。

此人名叫是龟田二郎,是此次倭贼的大头领。

平板一郎挥挥手,左右纷纷退下,连同张大奎,也只得远远的看着,等候新的‘命令’。

“龟田君,如今,戚继光去了浙江,俞大猷麾下的兵力既要顾及沿海其他关口,又要防守福州城,二者难以兼顾”。

平板一郎指着远处的海岸:“此刻,井上君在小北口牵制了俞大猷大量的兵力,陶家庄一带海岸防守松懈,若是我们趁机攻上去……”。

“传众头领前来议事,马上”。

一声令下,只听船舱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龟田二郎拔出倭刀,大声叽里呱啦。

大致意思就是:“弟兄们,直奔陶家庄方向,攻下岸上的炮台,直奔福州城”。

平板大郎指着张大奎:“陶家庄一带,你要带路,事成之后,三千两银子”。

张大奎连连点头:“我早就等这一天了,只要银子能兑现,路,绝不会走错一步”。

平板大郎挥挥手,又有几名男子站了出来。

不难看出,这些人,也是张大奎的角色:都是带路的。

“出发”,龟田二郎再次大喊一声。

这一声喊,众贼连连欢呼,似乎城外的军饷、城内的金银玉器,就在眼前了……

子时,福州沿海一带,小北口方向,一通猛烈的火炮声,终于打破夜色的安静。

至此,备战多日,终觅得倭贼主力,军中那份松懈与轻松,也该停了。

除陶家庄方向外,小北口一带是通往福州城的另外一条主道,倭贼选择在此处登岸,意欲非常明显:目的是福州城。

确切的说,是福州城外临时堆放的粮饷,还有城中百姓正准备移送出城的金银细软、珠宝、瓷器、玉石、丝绸等等。

来犯小北口的这支倭贼,头领名叫井上三郎,所率倭贼达万人。

此战,倭贼蓄谋已久,攻势异常凶猛,沿岸防守的大明将士奋力抵抗,奈何寡不敌众。

看样子,用不了多时,防线就会被倭贼攻破。

月色之下,火炮将海岸照的通明,轰鸣之下,似乎都能听到倭贼狂妄的笑声。

……

驻军大营,俞大猷。

“弟兄们,据沿岸将士来报:小北口方向的倭贼兵力过万,立刻调拨五千精兵前往助战,务必死守,万不得让倭贼登岸”。

俞大猷军令一出,数名将领立刻领命而去。

片刻之后,五千兵马径直出了大营。

夜色中,留下的是一道隐隐的担忧。

“俞将军,看样子,倭贼主力不止一万,我军五千兵力,如何能抵挡?”。

营帐中,剩余议事的将领,立刻建议:再派兵力增援。

哎……,俞大猷一声长叹:“本将何尝不知,但戚将军已率戚家军去了浙江,军中其余兵力大多分布在沿岸线一带,一时半会,岂能调的过来?”。

“沿海岸各个关口防守的将士,千万不能抽调回来,否则,倭贼一旦选择其他地方登岸,如何抵挡?”。

众人正在议事,却见仲逸走了进来,身为监军协理,他自然可以参与议事,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俞大猷猛地站了起来,他顺手将仲逸推到木椅之上。

“仲侍读,你来的正好,大营就交给你了”。

俞大猷立刻向众人吩咐道:“再抽调一千精兵,由本将亲自率领,前往小北口助战……”。

木椅之上,仲逸如坐针毡,脸上写着一百个不愿意:“不行不行,俞将军,下官从未带过兵,岂能守大营?”。

俞大猷脱口而出:‘可是,你是朝廷委派的监军协理啊,本将有义务保证你的安全,两军阵前,你就不要去了’。

监军协理一下子变成了守营‘将军’,这位翰林院的侍读,确实吃惊不小。

“这是军令,军情万急,仲侍读万不可推辞”。

俞大猷微微笑道:“放心,本将给你留守五千兵马,五个千户所的千户,会全力保护你的安全”。

此言一出,仲逸更坐不住了:‘下官只是个六品,岂能让正五品的千户保护?’。

“得令”,一旁的五名千户立刻领命。

这架势,显然没有商量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