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阵前,战事一触即发,无论为稳定军心,亦或大局为重,万不得将锦衣卫的权势过分放大。
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亲信,这个道理,石成自然是懂得。
锦衣卫的差事就是这样,除皇帝外,真正能指挥动他们的,除了他们自己。
……
“下官翰林院侍读,右都御史、监军文大人随从协理,见过二位将军”。
石成退去后,自然轮到仲逸‘上阵’了。
“仲侍读的大名,本将远离京城,也是早有耳闻啊”。
俞大猷挥挥手,示意坐下说话。
不用说,这个有所耳闻,自然是仲逸当初与鞑靼谈判、去大同查处平虏将军仇鸾之事。
武将不同于文官,喜欢开门见山。
“朝廷有旨意,仲侍读来到福建,可行使监军之职,并可参与军中议事”。
俞大猷与戚继光对视一笑道:“还别说,我们真缺一位大军师呢”。
仲逸急忙起身拜道:“二位将军身经百战、战功显赫,晚辈有幸参与议事,军前效力,寸功未建,实不敢当”。
言毕,仲逸从包袱中取出两样东西。
“二位将军,下官偶的两样东西,常言道好东西还得有会欣赏之人,思来想去,还是二位将军最为合适”。
说着,仲逸取出一套地图。
高清还原地图,福建沿海一带,放大数倍,经重新描绘,地名完全按照大明的称呼。
好东西,自不用说,不过,仲逸还得要一句“思来想去”。
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大明朝廷有规制,类似地图、兵器图纸之类的东西,不是谁都可以弄得。
片刻之后,只听二位将军的赞叹声:‘如此详细,每段距离竟能精确到这种地步?……’。
测绘地图,不仅仅要标出方位,各个地方之间的距离才是关键。
相比而言,电子版的精确度,远比骑兵、卷尺丈量,要精确很多……
东南,福建沿海,驻军大营。
众将领入帐,总兵官俞大猷帐内议事。
“据目前来看,倭贼主力极有可能在福建一带登岸”。
俞大猷转身向戚继光道:‘基于倭贼之前惯用的伎俩,不排除还有小股倭贼在浙江沿海一带侵扰,以做疑兵’。
戚继光微微点点头:“浙江留守的戚家军,足以应付,连同当地援军在内,炮台共事,兵力部署……,即便是倭贼主力,也无法轻易登岸”。
如此甚好,众将士可安心于福建的战事。
“沿海一带炮台皆已备好,待倭贼的船只进入射程范围,先以火炮狙之,靠岸之后,再使用弓箭齐射,如此,能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俞大猷笑道:‘戚将军,头阵就由你们戚家军打,如何?’。
俞大猷比戚继光年长二十余岁,同为名将,无论南北战事,二人皆有赫赫战功,如今兵力合为一处,绝对的强强联合。
二人对兵器、战车、火炮等方面极有造诣,所用的阵法更是了不得。
最大程度重创敌军,最大限度减少将士们的伤亡,是战前务必要考虑的。
俞大猷如此一说,众将士纷纷点头。
戚继光上前道:“俞将军,诸位将军,戚家军打头阵已不是第一次了,浙江没有遇到倭贼主力,此次福建之战,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海岸一带,加强布防,兵力交叉部署,互为犄角之势。
众将来到桌前,一张大大的地图,开始详细部署。
……
午后,军士来报,右都御史、监军文博远的随从协理,翰林院侍读仲逸,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等率部前来,此刻已达军营。
经过数日的‘静养’,仲逸被摔伤的左脚总算是痊愈了,因带着海盐县县丞等一干通倭之人,所以路上走得慢了些。
当然,其中也有被隐秘抓捕的罗龙文。
按照新的旨意,仲逸这个监军协理,是可以参与军中议事的,同时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献言献策。
说白了,就是一个类似军师的角色。
这道旨意,俞大猷与戚继光自然是知道的,因为朝廷同样给他们有密旨。
无论主帅多么厉害,身边的类似谋士的角色,还是少不得的。
三国时期,刘备麾下有徐庶,有‘卧龙凤雏’之称的孔明、庞统等超级谋者;一带枭雄曹操更有荀彧、郭嘉、程昱相佐;东吴孙权身边也少不了鲁肃、周瑜这样的智者……